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毕业生代表武俊辉在202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24日 14:10 点击次数: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学堂2021届本科毕业生武俊辉,非常荣幸作为毕业生代表站在这里,我发言的主题是《传承的厚度与温度》。

四年前的我们,十分幸运地来到山大,迄今算一算,已经有一千三百多个日夜,我是用一千三百多天的时光和岁月,才渐渐读懂了这座校园的厚度与温度。当我穿过小树林,看见冯沅君、陆侃如两位先生驻足在那里,他们手捧新编成的《中国诗史》,思索着诗歌背后的灵魂与人生。当我经过文史楼,看见杨向奎、童书业等八位教授伏案著书的身影。当我踱步于校友门外、外语楼前,亦或骑行在先志大道、千佛山下,都能穿越历史的风尘,与一位位熟悉的前贤相遇,他们向我讲述着道不尽的山大故事,那爽朗风趣的话语,是多么的自信与从容。

从一草一木到一砖一瓦,山大校园的每一处坐标都蕴含着丰厚的人文与历史,也与我们共同见证每一次变化与欢喜。校园网的免费与提速、“一校三地”图书资源的共享、信息楼里的“网红教室”、宿舍楼下的自动售饭机,在便捷暖心、舒适贴心的学习环境中,我们看到满目的美好,收获稳稳的幸福。我们曾在朗读亭诉说心底的律动,也曾在文学生活馆聆听思想的争鸣。在“山大日记”的笔触里,我们见证援鄂医疗队的逆行出征、千里驰援;在“百微山大”的镜头中,我们记录青春的风采、追随“榜样的力量”。四年间,我们用滴滴点点的经历,用细细碎碎的生活,一同感受这座校园的深情与温情,一同留下奋斗与成长的足迹。

犹记得四年前刚刚踏入校门的我,也曾有过困顿与迷茫,直到有一天,我拜访了杜泽逊老师的校经处,望着书架上层层叠叠的线装书,读着书桌上黄白相间的校勘笔记,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菰芦深处、故纸堆下,是焚膏继晷、兀兀穷年的沉潜与探索,才温暖了历史深处的时间与空间,这种德厚流光、薪火不绝的坚守与传承,也是我必须肩负起的责任与担当。于是,校园刻苦求学的身影里,多了一位同行者。我曾在知新楼十九层的教室,用三个通宵读完《文选》,见证了山大夜空的璀璨;也曾在体育馆旁的斜坡上诵读《四书》,与山大的第一抹晨曦相逢。日复一日的求索与坚持,让我读懂了古籍背后的凝重与深邃,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传承”二字所承载的力量。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往者虽旧,而余味日新。”在与一册册古籍磨合、交流的过程中,我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情感与温度,努力为先贤精神与价值的传承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而这些的经历与成绩,都源于山大对我的包容与沉淀。是山大“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激励我心怀山海,书写家国天下的书斋梦想。是山大每一位学识渊博、循循善诱的恩师,和每一位朝气蓬勃、勤学不倦的同窗,让我在读书、思索的过程中,收获生命的底色与成长的亮色。也是山大校园的每一寸土壤、每一方课堂,让我在每一位前辈走过的道路上,去体悟山大赋予我的传承的烙印。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说:“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百廿山大,薪火相传,一代代山大人栉风沐雨、朝乾夕惕,他们用流淌在血脉里的热爱与担当,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贡献着智慧与力量、传递着厚度与温度。今天,站在建党百年与建校百廿的历史起点,我们每一位山大学子都应继承“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精神,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让我们怀揣家国天下的情怀与担当,将毕业骊歌化作人生新的奋斗序章。最后,请允许我代表2021届全体本科毕业生向母校、恩师、同窗、亲友再次说一声感谢。人生自是有缘,相逢未必偶然。祝每一位追梦的山大人前程似锦,祝母校在新的百廿征程中再创荣光!

谢谢大家!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王莉莉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