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开幕式前新闻发布会上,国际历史学会秘书长罗伯特·弗兰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对中国的关注:“中国在世界战争中的地位已引起国际历史学家的关注,西方学者期待在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中就此话题展开交流。”早在今年1月的大会新闻发布会期间,弗兰克在接受山大视点记者采访时就对中国参会学者充满期待,也认为“济南是国际历史学会的正确选择”。这位儒雅的老先生一提到和历史研究相关的问题就眉飞色舞,神采奕奕。他是法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史专家,在巴黎一大任教。巧合的是,他在法国作为导师指导的中国学生仅有两人,而这两人全都在山东大学任教。也许是因为他与山大特别的渊源,他在采访中很快就打开了话匣子。
山大视点:您对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最期待的亮点是什么?
弗兰克:其中一个亮点是有比往届更多的中国历史学家参会,也有更多的亚洲历史学家参会。另一个亮点则是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传统,历史比较研究。会上将有许多关于文化交流的主题,数字技术在史学中的应用也会是大会主要议题之一。这次大会出现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首次设置四个主要议题,此前历届大会只有三个主要议题。有新意的是,这次大会前三个议题主题是研究对象: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历史化的情绪、世界史中的革命,新设立的第四个议题主题不是研究对象,而是研究方法。我希望新增的第四个议题讨论取得成功,因为它的成功,将使之后的各届大会增设关于研究方法的第四个主要议题。我们需要总结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经验,这也是我期待的一个大会亮点。
山大视点:四个主要议题中有没有您最感兴趣的议题?
弗兰克:四个议题我都很喜欢。参会者在大会期间都会迫切希望从会议和讨论中汲取更多关于历史的养分,就像饥饿的人一样。这四个主要议题都非常棒。这次大会有很多新鲜的东西,新的观点、新的史料、新的研究对象、对议题新的反思。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将是整个大会的主线。
山大视点:您曾数次到访山大,在法国指导的中国学生仅有两人(历史学院孙一萍副教授和燕雁博士),而她们均在山东大学任教,因此您在这次大会之前其实和山东大学已有渊源。您对山大有什么印象?
弗兰克:在我了解山东大学之前,我就了解了来自山东大学的学生(笑)。他们对法国学校、法语文化、法国历史研究思维的适应能力很强,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我的一个学生燕雁的研究方向是义和团运动,这是和中国相关的内容,但她在法国阅读了大量书籍,吸收西方对于中国和义和团运动的研究观点,查阅来自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研究资料,并将义和团运动和其他类似的运动进行比较。我认为如果你的研究对象和中国有关,那么走出中国、拓展国际视野将对你的研究大有裨益。我的另一个学生孙一萍的研究方向是法国史和法国政治民主化史,她在研究中大量查阅法国文献、书籍进行学习,这非常重要。两个学生都让我印象很深。所以在第一次来山东大学之前,我对山大就很有好感,印象很好。这是一所著名大学,有很好的声誉(笑)。2014年12月,张荣校长就率代表团访问了巴黎一大,此后巴黎一大与山东大学在历史研究和其他很多学科也有多次交流。在史学研究上,两校学者也有很多联系,还建立了推动比较史、古代史研究的合作项目。
山大视点:在1月的新闻发布会上,您说过很高兴选择济南作为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举办地。您在济南几次考察期间,对这座城市有什么印象?
弗兰克:在每次考察中,我越来越确信,选择济南是国际历史学会的正确选择(笑)。山东的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中国有历史悠久的古代文明,而城市又非常现代化。我看到,这里的过去,以孔子为代表;这里的未来,以济南现代化的建筑为代表。中国的过去和未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济南、山东、山东大学都是这种融合的代表。
此外,济南的地理位置也很好。大会主要举办地山东大厦离济南市中心不远,参会学者可以方便地在下榻宾馆和会场之间往来,学者间往来联系也很方便,他们在就餐、会间休息时就可以讨论交流。济南城市交通也很便捷。如果在北京、纽约、伦敦、巴黎等地组织一场国际会议,因为城市太大,参会人员就不可能集中在一起交流。我们认为学者间的交流联系很重要。
山大视点:您曾提到过这次大会的举办有助于提升中国历史学家的国际影响力,您对此是怎样理解的?
弗兰克:要提高史学研究的影响力,就要依靠学者和历史学家。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走出本国,到其他大学、其他会议去倾听、了解、汲取和发声,以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工作方式和对文献的理解。所以我的主要建议是,潜心学习,大量钻研,尽早走出国门,积累国际交流经验。随着国际交流经验的丰富,国际影响力也会随之提升。

8月21日,弗兰克在大会注册处注册
山大视点:您对这次大会的筹备工作感到满意吗?您觉得会务组织的哪些方面很重要?
弗兰克:大会筹备工作在各方面都非常棒。大会组委会提前做了大量工作,把很多方面都考虑了进去,无论是可能出现的大的困难,还是小的细节,都作了详细考虑。从场地、住宿到大会各项事宜,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组织运行中。本次大会有2600多名历史学家参加,大会需要给与会学者做好食宿安排,还有到机场、火车站等地接站,这涉及大量工作。有的参会学者希望借这次机会游览济南、山东和中国,有的参会组织也考虑在城市周边观光。这届大会的组委会很有活力,很多工作人员都有组织类似大型会议的经验,我相信组委会都做好了相应准备。
山大视点:您是国际关系方面的知名学者,一开始吸引您学习历史的原因是什么?
弗兰克:对这个问题我有很多话说(笑)。我仍然记得自己决定要成为一名历史学家的那个时刻。当时我11岁,那是我开始学习历史的第一年。在法国,11岁的小学生开始上历史课,学习古代史。我遇到了很棒的历史老师,我还记得他研究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古典史学。当时我完全被古代史吸引了,希望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当正如你所知,成为历史学家可不仅仅是研究古希腊(笑),然后我又研究了一战、二战,以及后来的国际关系。
关于研究二战,可能主要是出于个人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非常残酷可怕,导致全世界5000万人以上死亡。但也正因为二战期间的颠沛流离,我的父亲遇到了我的母亲。我的父亲出生于波兰华沙,我的母亲出生于英国苏格兰地区,他们本没有机会相遇。因为二战,我的父亲在上世纪30年代离开波兰来到法国。1940年法国战败后,他参加了在英国的波兰军队,驻扎在苏格兰,他就是在那里结识了我的母亲。这就是我出生在苏格兰的原因(笑)。战争结束后,在我一岁半的时候,我们全家来到了法国巴黎定居。我的出生和二战紧密相连,所以从我青年时期开始,我就关注二战研究。在随后的国际关系研究中,我也着重研究了波兰和英国苏格兰地区的关系。
山大视点:您对即将到来的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有什么期待?
弗兰克:希望听到中国学者以及来自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的声音。国际性的会议不应该只有西方学者,还要有更多的中国学者和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学者。我还希望会上有更多的自由讨论。之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提过,会上可能会有一些敏感的学术主题,不同的历史学家可能会对某些观点不赞同,但这不是问题。如果有不同意见,我认为这很好。因为必须要有持不同意见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就是历史学家的责任。因为如果没有不同意见,那就意味着历史学科失去了活力,变得死气沉沉。所以希望会上有充分的自由讨论。
此外我还希望会后有很多学术成果得到发表,不仅是大会论文结集发表,也包括在线刊物发表。我们知道在线发表很快,人们在会后就可以看到大会成果。大会呈现了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如果我们的很多论文得到发表,在期刊、网络上让人们看到,论文材料被更多地链接和引用,济南这次大会就有更大的影响力,这将是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的有力证明。

思维严谨清晰,待人亲切热情,带着法国绅士的风度,这是这位历史学家给人的印象。犹记得采访结束后,弗兰克应邀给山大学子题词,又特意写下中文汉字:“好运!”在询问身边的人写得正不正确后,他又一次爽朗地笑了。他的赠言也和他在交谈中的言语一样令人鼓舞:“致山大学子:希望你们可以到济南大会来。你们将有机会聆听、学习到非常有趣的内容。这是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会上将有很多自由讨论,这会让你们产生到国外其他高校交流的愿望。祝你们好运!”
学者简介: 罗伯特·弗兰克,法国人,著名国际关系史专家,被法国政府授予法兰西共和国国家荣誉军团骑士勋章。1990-1994年任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当代史研究所主任;1994年起担任巴黎一大(索邦)国际关系史教授,曾担任勒努万研究所(国际关系史研究所)所长。2002年起,他主持国家科研中心下的综合研究项目(巴黎一大、巴黎四大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联合研究室)——“身份认同、国际关系与欧洲文明”。2010年当选为国际历史学会秘书长。
相关链接:
[史学汇·学者]希耶塔拉:历史是记忆
[史学汇·学者]法勒:倾听历史长河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