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8月24日上午,山东大学召开第41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贺信和刘延东同志讲话精神,讨论交流学习体会,并就学校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校党委书记李守信主持会议,党委常委张荣、仝兴华、张永兵、韩圣浩、曹升元、刘建亚、李术才、胡金焱参加会议,陈子江列席会议。

李守信在主持会议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内涵丰富,高瞻远瞩,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本次大会的重视和支持,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历史研究的尊重和期望,为我们办好大会以及今后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遵循;刘延东同志的讲话,对大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意义重大,对今后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影响深远。李守信说,我们要从全球视野和历史视角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的重要意义。首先,强调了历史和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用最深入浅出的话,说透了“历史是大家的老师”这个道理。第二,强调了各国应当相互尊重彼此的历史和发展道路选择。要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前提必须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尊重彼此的选择,加深彼此的了解。只有做到彼此了解,才能加强合作,本次大会就提供了一个交流学问和加深理解的机会,以便从历史的启迪中更好地探寻前进的方向。第三,强调了“观察历史的中国”,才能“全面把握当代中国”。这为其他国家的人民如何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途径,也为中国人民理解“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提供了遵循。当前,我们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历史研究以及对历史学家期望的贺信精神来指导我们相关的学科建设,把历史学科和历史研究的重点放在“借鉴历史”上,总结和提炼出“把握今天”和“开创明天”的智慧,推进古为今用。要推动学科创新,沿着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方向,“走出书斋,贴近社会”,结合现实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发挥好智库作用,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张荣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和刘延东同志的讲话精神,并结合学校工作,重点谈了六点体会和认识:第一,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为我们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如何办好山东大学指明了方向,对我们把握山东大学的历史,推动综合改革和各项工作,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第二,要发扬和扩大山大的学科优势。要利用好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成功举办的机会,在人文学科大发展的大背景下,正确认识学科自身的规律和办学规律,调整学科发展的思路,突出我们的学科优势,乘势而上,实现山大的文史复兴。第三,要着力推动学科交叉。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阐明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启发我们要花更大的力气推动学科交叉,促进人文学科研究方法的现代化、科学化、多元化。第四,要加强智库建设,发挥智囊团的作用。历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虽然是过去,但是它贵在总结规律,为当代和未来提供服务,为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借鉴,尤其是提供看问题的新视角,这在我们下一步智库建设中要引起注意。第五,要加快开放,提升国际化水平。“文明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交流互鉴,因交流而精彩,因互鉴而丰富”。我们要做好人文学科的交流互鉴、对话比较工作;同时,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医学等也同样存在着如何提升国际化水平的问题。第六,要全面推进服务地方工作。要以成功举办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山东省及相关地市的联系与交流,推动系统合作,全面推进我们服务地方的工作。

会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陈炎教授,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学典教授,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邢占军教授;韩圣浩、胡金焱等分别发言,谈了自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和刘延东同志讲话精神的体会和认识,对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历史感到振奋,对历史、历史研究、历史学家的重要作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山大承办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重要意义谈了自己的见解,同时还对学校贯彻落实贺信和讲话精神,找准新的发力点探讨人文学科的出路,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现代化、全球化等提出了良好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对学校下一步学习宣传贯彻贺信和讲话精神工作进行了部署。会议要求,要把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和刘延东同志讲话精神落到实处,学习宣传好,贯彻落实好,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之中。当前,一是要组织好贺信和讲话精神的学习和辅导。相关学院、部门要研究提出学习方案,在全校范围内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借助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东风,通过学习贯彻贺信和讲话精神,凝聚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力量。二是要配合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举办,做好相关宣传。不仅要把大会办好,同时要把贺信和讲话精神传达好、解读好、宣传好。
尹作升、侯俊平,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青岛校区党工委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