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史学汇·学者]首届积家国际历史奖获得者格鲁津斯基:要自己讲述自己的历史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5年08月26日

\

  格鲁津斯基,首届积家国际历史奖获得者,现就职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他是全球史和跨国史研究的开拓者,长期在欧洲与拉丁美洲地区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对于16-18世纪拉美殖民地的文化变迁与交融、西方化与全球化影响下的土著文化反应等方面有深入研究与独到见解。
  随着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逐步展开,作为首届获奖者的法国学者格鲁津斯基,自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今天,格鲁津斯基接受了媒体记者的专访,讲述了他对于中国、对于历史研究、对于大会的看法。

关于这次获奖

  对于获奖本身,格鲁津斯基并不是特别看重,但他非常开心能来中国。这是格鲁津斯基第一次来中国,也是他多年来一直希望的。并且他希望自己不是以旅游者的身份来,而是真正有机会跟中国的同仁、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

对中国的印象

  因为待的时间太短,格鲁津斯基很难对中国作出一个全面的描述。但他认为“中国很重要”,这是在他18岁还是学生的时候就知道的。当时年轻的格鲁津斯基通过报纸等渠道开始了解中国,知道了《毛主席语录》、知道了黄河,并对中国产生了兴趣。
  格鲁津斯基曾经对东方作过一些研究,在一本名为《鹰与龙》的书中曾经尝试把征服墨西哥与明代中国进行比较。这是一本反映西方全球史的书。他把1517年发生的两件事情进行了比照,即基本同时发生的西班牙入侵古巴、墨西哥以及葡萄牙入侵中国。西班牙在南美洲侵略扩张的同时,葡萄牙的侵略却遭到了中国的抵抗并因此而失败。
  这次来,他最希望看看中国和自己想象中的有什么不同。他说:“我希望了解你们的中国。”

基于不同文化的多样性进行全球史研究

  下周,格鲁津斯基将去巴西教学,教拉丁美洲的学生从亚马逊地区的视角研究亚马逊的全球发展过程。
  在他看来,全球史其实就是解释全球化的进程,以及人们对全球化的抵抗。各个国家都是从自己的视角进行全球史研究,这使得中国和欧洲的研究有所不同。
  他的研究,会先从地方性的视角研究历史,再与其他地区建立联系,最终形成宏观、全球化的视野,既研究地方史也研究全球史。比如,他主要的研究领域是拉丁美洲,但他也只是以拉丁美洲作为一面镜子,通过研究拉丁美洲,进而研究与拉丁美洲有关的欧洲等历史问题。
  在格鲁津斯基看来,采取这种批判性思维,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或者是目前的欧洲中心主义思维。
  但他同时也说,怎么定义全球史并不是重点,而是要从不同的视角了解过去。只有了解了过去,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在,了解这个大家共同面对的现实的世界。
  比如,法国、巴西的年轻人也会看中国电影,但因为在他们受教育的过程中对中国知之甚少,不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所以他们的理解趋于表面化,也可能会产生误读,而后者是会很危险的。只有了解了彼此的历史,才能真正了解电影中的内容,准确解读背后的中国文化。

会上设置中国议题,更要自己讲自己的历史

  这次大会有个主要议题是“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但在格鲁津斯基看来,中国学者更要自己讲述自己的历史,不能单纯等待外国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比如大会举办地济南,济南所在地山东是孔夫子的故乡,国外很多人对孔夫子是非常感兴趣的。那么济南就要找到一个连接点,与山东、中国、与亚洲、欧洲乃至世界联系起来,进而把济南的故事讲出来,而不是等西方学者替我们讲。

对习近平主席大会贺信观点,非常认同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会开幕式时曾发来贺信里。对于贺信中的观点——“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格鲁津斯基非常认同。但他认为,仅仅有智慧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批判性的思维,要有度量接受过去的历史,还要用历史知识对现实进行一些批评。
  对过去历史进行了解,借用历史知识评判现在,甚至是作出一些批评,在今天来讲也特别重要。因为在有些地方,历史都消失了,成为没有历史的地方。所以,他认为,应该采用批判性思维去接受历史,并且利用历史知识对现实进行更好的理解、更好的批评。
  格鲁津斯基自称是个“实用主义者”,他对于史学理论中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认定并不是十分在意,反而更在乎问题的实用性。在他看来,以史为鉴,就是为了解决今天人们遇到的问题。通过找到共同理解历史的途径,建立共同的友谊,推动历史的发展。他说:“这样的做法不一定是客观的,但却是有用、有益的。”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文/刘婷婷 图/贾宁远    责任编辑:旷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