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史学汇·学术]“世界史中的革命:比较与关联”主题会议举行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5年08月25日

\  
  [本站讯]8月25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第三场主题会议“世界史中的革命:比较与关联”在山东会堂举行。会议共分四场,由约克大学Alan Forrest教授、东京大学三谷博教授、巴黎第一大学Pierre Serna教授召集,国际法国革命史委员会、法国史学会、全球史和世界史组织网络、日本史学会、韩国史学会、英国史学会、非洲全球史组织网络协办,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在会上作了发言,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Anna-Maria Rao教授、东京大学三谷博教授对会议发言人的内容进行了评议。
  会议发言人围绕“世界史中的革命:比较与关联”的主题展开讨论,分别对大西洋世界、20世纪欧洲、近代非洲和中东、近代东亚的革命进行了分析,对同一背景下的革命进行比较,以此深入了解革命本身的特质或特性。这种跨国、跨时代的研究方式使19世纪兴起的革命史研究焕发了新的生命,激发了研究者的热情。
\ \
约克大学Alan Forrest教授(左)、巴黎第一大学Pierre Serna教授(右)召集并主持会议
\
 \
莱比锡大学Matthias Middell教授代替墨尔本大学Peter McPhee教授发言,Alan Forrest教授(右)代表阿姆斯特丹大学Annie Jourdan教授发言
\ \
巴黎第一大学Annick Lempérière教授(左)、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Victoria Zhuravleva教授(右)发言
\ \
东京大学池田嘉郎教授(左)、Matthias Middell教授(右)发言
  在第一场会议中,中外学者以“大西洋世界的革命”为主题进行了交流。莱比锡大学Matthias Middell教授代替墨尔本大学Peter McPhee教授作了题为《姐妹共和国?美法革命比较》的报告,分析比较了美国独立革命与法国大革命,认为两者在政治和历史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可称之为全球帝国危机之下的姐妹共和国,但两国革命发生的具体背景有所不同。Alan Forrest教授代替阿姆斯特丹大学Annie Jourdan教授作了题为《18世纪欧洲小国的革命》的报告,强调了小国家在世界革命中所起的作用,认为其能为世界性的革命提供理念、财政等的帮助。巴黎第一大学Annick Lempérière教授在《1910-1917年的墨西哥革命:拉美人民自主现代性的斗争》的报告中,认为墨西哥革命具有转折性意义,应被写入人类历史尤其是政府干预革命的历史中,它实现了真正的社会民主和自由。
  第二场会议的主题是“20世纪欧洲的革命”。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Victoria Zhuravleva教授在以“接受革命的限度:美国表述中的俄国第一次革命”为主题的发言中,通过漫画的方式呈现了美国对俄国第一次革命的态度,认为应结合美国社会文化背景看待美国人民对待革命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意愿。东京大学池田嘉郎教授的发言题目是《俄国革命对建立共和国的追求》,他认为立宪民主党和其他党派在什么是自由化这个问题上存在巨大差异,应以独立、客观的视角研究这种差异。Matthias Middell教授在《东欧的革命》中提出,东欧国家20世纪革命浪潮的背后,是全球力量的相互牵制,这些革命不仅起着火车头的作用,还预示了全球秩序的新调整。
 \ \
约克大学Joanna De Groot教授(左)、意大利欧洲大学研究院Nadia Marzouki教授(右)发言
  第三场会议的主题是“近代非洲和中东的革命”。约克大学Joanna De Groot教授作了题为《另一种语言中的革命:关于1905-1911年和1977-1982年两次伊朗革命中本土因素与跨国因素的比较评估》的报告,对伊朗革命的本土含义,内、外部及跨国家元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意大利欧洲大学研究院Nadia Marzouki教授在题为《超越世俗与宗教之分野:突尼斯革命的一课》的发言中认为,突尼斯革命的目的是获得政治自由,关注点在于弱势群体,其核心是非世俗的。
\ \
国立首尔大学的Park Hun教授(左)、北京大学王奇生教授(右)发言
\ \
日本中央大学深町英夫教授(左)发言,与会学者(右)提问
  最后一场会议的主题是“近代东亚的革命”。来自于国立首尔大学的Park Hun教授在《19世纪日本“文人政治文化”的出现:重新思考东亚语境中的明治维新》报告中,阐释了士大夫的政治文化在中国、朝鲜和日本中的深远影响,进而强调了在西方思想开始之前儒家思想的重要影响力。北京大学王奇生教授在题为《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的报告中,解释了中国革命的范畴,从比较与关联视角论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日本中央大学深町英夫教授的发言题目是《革命的分歧:中国近代化建设中的矛盾》,他分析了中国20世纪革命大背景下,革命目标和手段的复杂关系以及革命所具有的两面性。
\ \
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Anna-Maria Rao教授(左)、东京大学三谷博教授(右)对会议发言人内容进行评议
\
会议现场
  Anna-Maria Rao教授与三谷博教授分别对每位发言人的报告进行了评议,在相关问题上进行了延伸剖析。他们联系中国、日本、俄国等国的革命,对“革命”的一般性问题进行了综述,认为“时期”、“起因”与“目的”是革命的基本问题。尽管世界史中的革命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内在方面依然存在着深刻的相关性,革命历史研究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关链接: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主题会议举行
  “书写情感的历史”主题会议举行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文/杨彩娟 范玲 图/张建新 赵萌萌    责任编辑: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