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8月29日下午,闭幕式后,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通报大会整体情况。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山东大学校长张荣出席发布会并讲话。

山东大学校长张荣讲话
张荣在讲话中对确保大会顺利召开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从山东大学承办会议的角度看,此次大会的目的是在学术交流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通过史学大会,一是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历史的态度和对历史的尊重,从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和刘延东副总理的讲话当中,与会学者充分感受到中国对历史的重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历史学家的尊重;二是系统展示了中国历史研究的队伍和成果,中国参会学者有1000多位,与中国有关的会议论文超过90篇,会议主持人和会议评议人有75名,创历届大会之最;三是比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国的优秀文化,包括系统的、学术性的中国元素展示,办会原则,会议环境烘托,以及济南市民热情好客的生动事例;四是较好的展示了中国的建设成就和崭新面貌,通过鲍德威教授、彭慕兰教授等观察中国独特的视角,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变化。这次大会对山东大学来说百年难遇,山东大学要以此为契机,促进学校人文学科的发展。

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讲话
张海鹏谈到,此次大会是一次圆满成功的大会,得到了包括国际历史学会主席玛丽亚塔•希耶塔拉教授、秘书长罗伯特•弗兰克教授在内的中外学者的广泛赞誉。他说,从整个会议角度来说,国际历史学会有两个目的,即国际化和会议的自由讨论。此次在中国济南举办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实现了国际历史学会的国际化愿望。自由讨论、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山东大学的周密筹备,济南人民的热情好客都让外国学者对中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相信他们会把这些感受传递给更多的外国朋友。

中国史学会秘书长王建朗(左一)主持会议,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山东大学组委会秘书长、山东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方辉(右一)发布了本次大会的各类相关数据。

媒体记者现场提问
新闻发布会由中国史学会、山东大学主办。中国史学会秘书长王建朗主持会议,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山东大学组委会秘书长、山东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方辉发布了本次大会的各类相关数据。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新社等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了发布会并进行了现场提问。
据悉,本届大会参会学者来自的国家及地区,无论是注册还是实际报到,其数量均为历届大会之最。大会实际报到总人数2077人,其中外宾人数785人,中方学者1292人,来自76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年轻学者的参与人数,也为历届大会之最,来自海内外的70多位硕士生和博士生在本届大会上以学术墙报的形式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大会共设置主题、专题、联合、圆桌、国际附属、直属组织、卫星、平行等185场次会议,首次设立“国际历史学会-积家历史学奖”奖项,在山东大学的倡议下,也首次设立“国际历史学会-山东大学最佳墙报奖”,鼓励并带动青年学者的发展。山东大学也充分利用会议平台推进国际交流合作,除200余名山大学者参会,学校还邀请180多人次的国际学者到校园进行学术交流与研讨,举办了15场国际交流座谈会、研讨会、演讲会等。此外大会志愿者在会务、礼仪、引导、接送站、沟通联络等多个岗位进行志愿服务,赢得了与会学者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