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8月28日是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第六天,共有1场特别会议,来自17个国际历史学会附属组织的44场会议,2场国际历史学会直属组织会议,1场晚间会议,共计近50场会议。本篇《新闻会议综述》详细梳理28日大会内容,为大家全面掌握大会信息提供便利。
1场•特别会议
28日上午,特别会议“国际组织发展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个案研究”举行。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席档案员Jens Boel召集和主持,丹麦奥尔堡大学Poul Duedahl、悉尼大学Glenda Sluga、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Ibrahima Thioub和Jens Boel等4位学者分别作了题为《丹麦基金项目开展的研究成果》《跨国视野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书写、教授国家与区域历史背景下的认同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史的主要趋势》的主题发言。巴黎政治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项目国际科学委员会主席Jean-François Sirinelli对发言内容进行了评议。
44场•国际历史学会附属组织会议
会议涉及政治、历史、宗教、教育、旅游等多个方面,针对宗教思想的传播、议会史上的名人和联络网、犹太人的大流散、翻译对于斯拉夫世界全球化的重要性等细节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同时,与会学者在比较视野下对东亚的教育史、法国大革命、对二战的不同文化反射、古今欧洲和亚洲复杂的定居模式、16至21世纪的妇女与移民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此外,会议还结合当今社会发展实际,就历史在当今旅游中的应用、历史教育中诚信观念的重要性、现代化的家庭和女权运动、跨州流动人口的婚姻策略等现实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系统的理论阐述。
2场•国际历史学会直属组织会议
国际公共史学联合会先后召开两次会议,分别以“博物馆和公共史学”“数字化公共史学”为主题。当天的第一场会议中,与会学者就当前博物馆工作的开展、博物馆建设、博物馆在记录历史中的作用、不同文化间差异对博物馆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第二场会议中,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大学Jenny Gregory教授、美国西弗罗里达大学Patrick Moore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公共史学与社交媒体的应用》《历史类应用软件“下个出口的历史”的多面孔:教室与社区》的发言。
1场•晚间会议
28日晚,“历史和伦理”晚间会议举行。作为史学大会最后一场学术会议,晚间会议吸引了近百名学者参加。会议以“历史学的跨国转向——新的伦理挑战?”为题展开讨论,韩国西江大学Jie-Hyun Lim教授担任召集人,莱比锡大学Matthias Middell教授作主题发言。与会学者以各自所在国家为例,分析了历史学的跨国转向,就跨国史的概念、伦理的定义、政治对历史的滥用等进行了互动交流。
山大视点网站“史学汇”系列策划
28日,山大视点网站“史学汇”继续推出“会议”、“学术”、“人物”、“观点”、“聚焦”、“话题”等系列策划,全面传递大会动态,推出:8月27日新闻概览、“全球联络:下一代” 研究生墙报研讨会举行、圆桌会议新闻概览、联合会议新闻概览、青岛卫星会议举行等新闻报道等新闻报道;采访并发布景德祥:见证大会的山大人、克莱默:拆开历史的毛线团人物报道;“山大记忆”持续更新,推出系列报道之七——《子海》整理与研究;山大日记继续书写史学大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