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11月7日,山东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秋季)在中心校区体育馆举行。这是今年下半年学校最大一场毕业生招聘会,也是“驻鲁‘211工程’高校就业联盟”2016届毕业生双选会的第一站。山东大学总会计师曹升元出席双选会。

双选会首次设立了简短的开幕式。曹升元对参会用人单位表示欢迎。他说,山东大学积极承担为国家改革发展和民族复兴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予以高度重视,努力打造就业工作的升级版,使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他鼓励毕业生把握就业机会,勇担社会责任,在各行各业弘扬山大精神、传播山大品牌、续写山大故事。用人单位代表、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秦远致辞,表示公司非常认可山东大学品牌,多年来与学校进行了广泛的人才合作,愿共同探索深化校企合作,帮助学子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毕业生代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孙艺鹏分享了在大学“遇到更好的自己”的故事,表示同学们赶上了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历史机遇,也分享着山大向世界一流大学锐意进取的光荣与梦想,一定会珍惜机会、勇担责任、拥抱时代、拥抱梦想。开幕式由学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朱德建主持。


本次双选会用人单位来自全国21个省份,报名参会610余家,实际参会520家。参会单位数量多、分布广、岗位需求大、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更加关注。参会单位较去年同期增加近40家,首次参加山东大学双选会的占总数的20%;主要来自山东、北京、江苏、上海、广东、河北、浙江、天津;涵盖医药卫生、教育培训、机械机电、信息产业、交通运输、咨询服务、金融贸易等行业,第三产业需求较大;主要包括高校和科研设计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6万余个,涵盖本、硕、博各学历层次和大部分学科。济宁、连云港、禹城等地政府人社部门以组团形式组织了68家单位参会。新的经济形势下各用人单位出于事业发展要求都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专业知识、沟通合作能力、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最受用人单位注重的素质。除现场面试外,有近90家用人单位会后将在山大举办160余场笔试和面试。


山东大学及省内外其他高校的近万名学生前来参会。学生精神饱满、着装得体,提前扫码预约参加双选会,依次排队通过安检进入会场。会场分为体育馆一层、二层与击剑馆三部分,其中地方组团和医疗卫生单位设在击剑馆,展位布局比较合理,现场人流如梭但井然有序。学生利用山东大学就业微信或人手一张的展位图快速定位、查看岗位信息,主动到感兴趣的展位前与招聘人员交流并投递简历,或对照招聘简章现场填写报名表、修改简历。有的学生还来到主席台前,向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和山东大学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咨询签约手续和法律问题。山东大学一些其他年级在校生也主动前来了解行业需求、感受招聘氛围,希望更好地规划学业和生活。许多用人单位表示,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思考明显增多,在求职中比较看重薪酬福利、单位类型、成长通道、工作地域以及个人兴趣、价值观,表现出积极、理性、负责的心态。校、院两级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出席双选会。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财务部、后勤保障部、公安处、校医院、体育学院等校内单位,济南市公安局、济南市消防支队等校外单位为本次双选会提供了会务保障。


为帮助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帮助用人单位提高招聘效益,山东大学努力建设优质、安全、规范的招聘平台。11月3日,学校召开了协调会,校党委副书记仝兴华阐述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部门群策群力、积极配合,做好各项保障,各相关学院要利用这个时机促进就业;各学院党政负责人要亲临会场,科学研判就业形势,分析学科特点,找准学生就业的落脚点;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原则,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求职择业提供保障。济南市公安局和山东大学公安处、体育学院等多次踏查现场,制定了合理的布展方案、严密的安保方案和应急预案。现场各关键点还配备了消防、安保人员和学生志愿者,并供应热水,在气温较低、人员较多等情况下提供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
目前统计,山东大学2016届毕业生共11463人,其中本科生6438人,硕士生4014人,博士生1011人。学校为毕业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开放的就业创业观念,充分利用招聘资源,提升就业竞争力。学校主动拓展优质就业市场,校园招聘平台的价值日益得到用人单位认可,本就业季到校开展专场宣讲招聘的用人单位较去年同期增长38.5%,其中96家是首次来校;山东大学就业信息网10月份以来日均访问量为11.7万,“山东大学就业”微信公众平台累积用户38000人。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行业需求分析和就业形势研判,了解重点单位和校友对学院人才培养的评价反馈,积极推介专业培养特色和优秀毕业生,同时在双选会前摸底掌握毕业生就业诉求,组织开展就业动员和个性化指导帮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活动品牌。本次双选会也为学校、学院密切校企联系、收集行业信息提供了契机。
【供稿单位: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文/常海峰 于春娥 图/伍序 苏竹勋 秦莹 原源 范春蕊 廖伟 李晓桐 周淼婷 罗逸琳 罗娟 翟鹿 责任编辑:亭亭 文娜 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