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走近他们,感受学者魅力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04年03月18日

张顺利:我永远不会忘记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
    
    “我是济南生济南长的济南人,踏上这片故土,就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张顺利博士说。张博士曾两次回国,这是第三次。他深有感触地说:“我永远不会忘记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我对她是如此的熟悉,我的亲人和朋友都在这里,我为自己能为母校作贡献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我以后会经常回到山大,回到我的母校。看到山大的发展,我从心里面感到高兴。”张博士掩饰不住激动和兴奋,用手势表达着他难以言尽的喜悦。十几年的国外生活完全没有隔离他与故土深情的交流,稳重的举止和流利的谈吐表达了他对故土深深的眷恋,看到一张张生龙活虎的面孔,张博士忍不住发出感慨:“我如果像你们这样年轻多好啊!”他还谦虚的说:“我现在都不让妻子给我过生日了,人是越来越老了,要走下坡路了!”大家和张博士都笑了起来,全场的气氛在张顺利博士幽默诙谐的谈吐中一下子轻松了很多!
    张博士说在国外,中国人可以说是到处都有,“有水的地方都有中国人”,但取得卓越成绩的还是有限的,因为在美国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用一个数字概括了一个海外学子的学习历程,他说:“在国外,要学有所成,每个人平均要背上22万美金的债务。”由此可知,国外求学生涯的艰苦和艰辛。他还就此对一个留学生一般要走的道路作了具体介绍。
    尽管在国外求学困难重重,当他讲到由中国人组成的一些医学协会已经在美国医学界占有一席之地时,他感到无比的自豪。他还说他们这些海外校友将把更多的校友联系起来,包括远在日本和加拿大的校友。他指出,国内的一些科学技术已经达到甚至领先了国际水平,但在医学领域,与国外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医学要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这就要我们多做一些医学交流,把中国医学作为一个系统来运行,而不是单单的停留在某个阶段,我们应当更加注重科学研究工作,很多临床实验证明,疾病不仅仅是为了治疗而研究,而是剖析它深刻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张博士表示他们将以校友会为桥梁,向母校推荐人才和帮助母校学者外出深造交流。
    最后张博士又向我们介绍了在美国作医生要走的路,并将国内外教学模式和条件进行了比较,总之一句话,在美国成为一名医生确实很难,他举了一名外科医生的例子,他说他(外科医生)的身体本来很棒,在国外呆了一段时间后,他居然能在乘电梯和等火车时睡觉。饿了,有时只抓一把奶酪塞进嘴里来补充能量!可见他们学习工作的艰苦!
    在繁重的学习和工作背后,张博士还有许多业余爱好,比如旅游和钓鱼,至今他还遗憾的说:“他有一次在他住的岛上钓了十几条鱼,最大的有42磅,最小的也有几十磅,而他只能带回两条。”他还指着幻灯片上滑稽的姿势,让我们猜他在干什么呢?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只见他猫着腰,头埋的很低,右手又像是在敬礼,好像是在接受惩罚似的,他笑着解释道:“这是我那次打牌,打输了,所以才……”
    提到国外十几年学习生活体验,张博士略一沉思,说道:第一要立志,有了志向,你才会向这方面努力和进取。第二要务实,目标实际才能有所成,目标太大太小,都不能实现或得不到满足。第三就是要脚踏实地,第四要乐观,快乐的心态是做好一切的基础。学习是很枯燥的,没有乐观的态度,是很难在漫长的求学道路上走下去的。
    
        宋文儒:回到母校就像回家一样特别亲切自然
    
    人如其名,宋文儒教授是一个态度严肃、治学严谨的科学家,在山东大学“科学畅想曲”学术讲座上,他条理清晰的讲述、诚恳坦白的回答让在座的观众充分领略到学者的风范。
    作为山东大学血液/肿瘤专业的研究生,他带着成为一名内科医生及肿瘤专家的梦想来到德克萨斯大学读免疫学博士,之后,又在纽约州医院做基因治疗及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在通过美国医师行医资格考试后,又重新回到临床接受更多的临床训练,成为一个住院医生。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他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严格要求自己,最终于2001年来到了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做临床肿瘤研究员。尽管学途漫长,可是宋教授为了自己的梦想,承受住了艰苦带来的磨练,在不断拼搏中前进,终于成为有声望的内科临床科学家。
    会后宋教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尽管他表情严肃、不苟言笑,可是他诚恳坦然地回答却让人倍感亲切。他表示,久居国外进行学术研究,今日回到母校见到久违的导师、同学就像回家一样特别亲切自然,而从专业角度讲,与母校相关专业的人探讨交流学术问题又令他异常激动。
    此次回到母校要深入到学校的基层,到相关的教研室、老师、同学中了解需求,彼此沟通,在教学、科研方面进行长久的指导与合作。宋教授指出,国内外教学与科研存在着差异,主要在于国内学生独立性不太强,不能在训练过程中逐步走向独立,另外不注重组成一定的团队,进行合作,共同探讨和交流。因此,他非常赞同我校的师生海外派出工作,他说这可以开拓视野,学习和吸取不同的教学和科研方式,但应自己把握住竞争机遇。
    宋文儒教授作为我们山大学子的骄傲,他的严谨,他的认真,他的热情,他的朴实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给我们动力,给我们信心,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孙丰珠:尽自己的努力为母校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个敦实厚重的形象,具备了淳朴、热情、豪放的特质,一副大框眼镜更平添了朴实之感,这就是孙丰珠教授给我的第一印象。
    在台上,他挥洒自如,略微带一点南方口音的普通话里,经常夹杂着几个标准的英语单词,形成了独特的演讲风格。他的演讲思路清晰,用提问问题的方式引出下一话题,可谓匠心独具。
    在现场回答问题时,他诚恳、坦然,将自己所知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用语极其注意,生怕自己的一句话误导了大家。他爽朗的笑声,给现场创造了浓浓的宽松氛围。
    “孙教授,能不能对您进行一下采访?”我紧张的问到,孙丰珠教授爽快的答应了。那眼角淡淡的笑意顿时将我的紧张感一扫而光,留下的只是温暖的感觉。当问到山大在生物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医学交叉界面的发展情况时,孙教授显出了忧郁的神色,他说山大现在关于此项研究仍停留在初级阶段,目前的主要症结是各学院还没有共同的effort,他这次来的目的就是普及这些方面的知识,从而达到共识,促进这项研究的发展。他还补充到,他会向有关教研室提出增设有关医学、计算机、分子生物学、数学双学位的建议并通过互相交流特色老师,将一批有潜力的专家学者吸引到山大,提高师资水平。当问及有关交叉学科的发展前景时,他说在五年之内,交叉学科会有一个腾飞,他还殷切地建议在校的广大学生在自己的能力之内,可以多涉猎一些其他相关的知识,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同时要切记不能只知皮毛,一定要有自己精通的专业。当问及自己成功的经验时,孙丰珠教授笑得更开了。“只有两个字,Hard working。”孙教授对山大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说:“虽然山大的双学位起步不是太早,但仍属于先进行列,我对母校充满信心,我以及所有的海外山大校友会尽自己的努力,为母校做出应有的贡献。”
    
        王伟:母校的发展是我的骄傲
    
    幽默的王伟博士无论从言语、神情上,都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而稍快的语速,轻松的语调,恰如其分的手势早已牢牢吸引了台下的数百观众。
    王伟是位严谨的学者,轻松的语调表达的却是丰富的知识。作为Bayer保健中心的高级研究学者,他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充满信心。但这自信完全是建立在一直以来的潜心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相信王伟教授都是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专业功底出现在学术论坛上。每个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每位优秀的学者也都不会忘记母校。王伟教授作为药学院77级校友同样对母校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次不远万里放弃休息时间,甚至放下正在进行的课题回到母校,就是为了感谢母校多年的培育,想尽自己所能,为母校做点事情,与大家一起建设母校,让她的明天更美好。他说,“母校的发展是我的骄傲。”
    王伟是位成功的经理人。与大多数回访的医学专业的校友不同,王伟博士除了在大学任教外,还加入了美国Bayer公司,进行有关药物的研制开发及投产情况。他认为选择这样的多方面的人生事业,是到现在为止最明智的选择。“认清自己,摆对位置,把握机遇,抓住机会”或许可以作为他对自己的定位原则。王伟博士也把这十六个字送给山大各位校友,希望他们或者正在面临、或者将要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能够找到一个属于自己,并能适应社会的方向,而且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最终取得成功。


【供稿单位:医学院记者团     作者:李妍 焦雪 侯晓明 李静 伏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