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山东大学首届“海右”博士生论坛举行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04年06月04日

[本站讯]6月3日晚,东校区新校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由研究生院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图书馆协办的山东大学首期“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隆重举行。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论坛以“担承社会责任,致力学术繁荣”为宗旨,是山大研究生自己的学术盛会、自己的学术沙龙。论坛为我校博士生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和争鸣的平台,同时也积极配合我校博士更好地参加全国博士生论坛。
    本期论坛的主题是“服务山东,我参与”。校长展涛和研究生院副院长王志明、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桑晓旻、图书馆馆长苏位智、团委书记曲明军、文史哲研究院书记王炳福及有关单位负责人都莅临论坛现场。本期论坛邀请到的嘉宾有山东大学服务地方办公室主任、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博士生井海明、经济学院博士生张国亭、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生万熠、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杨振娇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季明。
    井海明首先详细介绍了山东大学“服务山东”方案的提出经过、内容和实施情况。他指出,学校将“服务山东”作为一条办学思路,山东省领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全方位、开放式”的办学模式可以发挥我校的人才和智力优势,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地方。学校要搭建科技创新、人才培训、应用技术转化、咨询四个平台,在服务中体现我们的价值。
    接下来四位博士生结合自己的专业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发言。张国亭从国民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山东省的经济情况,认为山东省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而且制造业发达,这些都是发展经济的优势。但是山东省的民营经济薄弱,与更发达的省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另外,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调整十分迫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万熠从制造业方面谈了如何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指出山东省是制造业大省但非强省,原因在于技术更新太慢,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我校目前主要与大型国有企业合作,但是民营企业其实也非常需要我们的技术,需要与我们合作。校企合作是双赢互利的,企业可以增加效益,学生可以积累实践经验。
    杨振娇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发展山东的文化产业。她认为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作用更加突出。山东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是目前山东省的文化产业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缺乏高层次的从业人员。山东大学今年新增设的文化产业专业,可以为发展山东省的文化产业提供人才和智力的支持。
    最后季明从环境保护方面分析了如何促进生态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他首先回顾了山东省在环保方面走过的历史轨迹。第一阶段是70年代,要求“谁污染,谁治理”,是落后的末端治理;第二阶段是“三同时”制度,要求建设项目时就考虑环境因素;第三阶段是总量控制。他建议利用山大丰富的人力资源,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在自由讨论前,展涛总结了五位嘉宾的发言。他指出,“服务山东”是学校的发展战略之一,科学研究必须要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大学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资源是无限的,发展潜能是无限的、机遇是无限的。服务山东是要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和世界,当山东的发展真的“离不开山大”的时候,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也就实现了。但是现在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横向交流不够,缺乏协作精神。他要求广大研究生同学不要迷信权威,不要迷信官员,要进行科学论证、加强协作,“服务山东”给每个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接下来进入讨论和交流阶段,不同校区、不同专业的听众和嘉宾就国企改革、小清河改造、绿色GDP和旅游开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展涛校长对很多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台上台下气氛十分轻松和活跃。  |  |   
]

【供稿单位:新闻中心     作者:卢新明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