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月15日,由山东大学新闻中心主办的山东大学2015年度“十件大事”评选揭晓。
山东大学2015年度“十件大事”评选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回顾和总结2015年山东大学重要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影响力,激励广大师生振奋精神,总结经验,团结进取,扎实推进综合改革和“十三五”规划,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努力奋斗。评选活动自2015年12月9日开展以来,全校各单位(包括威海校区、青岛校区、齐鲁医院、第二医院等)本着事件“重要性”、“影响力”、“关注度”、“真实性”的原则进行了推荐;新闻中心对推荐结果进行了汇总和整理,广泛征求有关职能部门意见并将候选大事提交学校审议;经学校研究,综合评定出山东大学2015年度“十件大事”。现公布如下:
1.山东大学承办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这是史学大会115年来首次走进亚非拉国家
2015年8月23日至29日,由山东大学承办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济南举行,这是大会115年来首次走进亚非拉国家。国家主席习近平为大会专门发来贺信,刘延东副总理亲临大会现场并发表重要讲话。90个国家(地区)2700多名中外学者注册参会而载入国际学术史册,创造了大会举办以来在注册参会国家数量、发展中国家历史学家参会人数和青年学者参会人数等多方面最高纪录。大会共设置主题、专题、联合、圆桌、国际附属直属组织、卫星、平行等会议185场次,首次设立“国际历史学会-积家历史学奖”和“国际历史学会-山东大学青年历史学家最佳墙报奖”,决定将“国际历史学会-山东大学青年历史学家奖”作为以后历届大会的常设奖项保留。山东大学六百余名教职工和七百六十名学生志愿者参与了大会筹办工作。以史学大会的举办为契机,山东大学启动“文史复兴”计划,通过推动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继续办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推进汉籍合璧与传播工程以及国际汉学联盟等举措,促进学校人文学科的发展。
2.《山东大学综合改革方案》获准教育部备案,学校综合改革工作进入新阶段
2015年,《山东大学综合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顺利通过教育部审核程序并获得正式备案,标志着学校综合改革工作进入新阶段。《方案》是学校深化综合改革的具体行动纲领,主要包含“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组织领导”三个部分。“重点任务”是整个方案的核心内容,围绕内部治理、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国际合作、人事管理、资源配置等七大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梳理出七个方面28项重点改革任务。为全面落实《方案》,学校成立7个专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订专项改革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扎实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作为学校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校部机关及直属单位“三定”工作基本完成,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
3.“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稳步进行,巡视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党建工作扎实推进
学校党委根据中央部署,自2015年4月底开始,在全校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扎实抓好专题党课、学习研讨、民主生活会等关键动作,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努力把专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学校党委不断深化巡视整改,坚持问题导向、立行立改、标本兼治、统筹推进的原则,以“三严三实”精神狠抓整改落实工作,基本解决了巡视反馈意见指出的各项问题,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巡视回访检查,推动了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迈上新台阶,促进了学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4.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启动“学科高峰计划”,进入ESI前1%学科达到13个,国内高校排名第八
学校13个学科进入ESI前1%,分别是:化学、物理、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免疫学、动植物科学、社会科学综合,山东大学进入ESI前1%排名的学科数在国内高校排名第八。学校启动实施“学科高峰计划”,并确定了首批3个优势学科和15个特色学科。被引论文29273篇/234763次,其中,高被引论文223篇/2400次,平均被引数8.02次/篇,论文被引数在4865个被统计机构中列405名,在国内高校排名第九。学校的“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5.学校扎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海尔共同发起成立2025创新创业联盟;QS全球毕业生就业力排名进入全球200强;山大学子各类竞赛捷报频传,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学校制定了《山东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行动方案》,组建了创新创业学院,与海尔集团共同发起成立“2025创新创业联盟”,成立了创新创业俱乐部和创业孵化基地,打造了山东大学“创e家”创新创业开放实践平台,设立了“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山东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引领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山东大学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在最新一期“QS全球毕业生就业力排名”中,山东大学排名全球第175名,居中国大陆高校第8名。山大学子荣获CES-iCAN-SHOW“国际青年创新人才奖”;获第九届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总决赛4项全国一等奖、15项全国二等奖,4项企业创新专项奖和1项优秀征文奖,获奖总数列参赛学校首位;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体赛事中斩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并在“智慧城市”专项赛中收获二等奖1项;在第十二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17项。
6.青岛校区基本建设和启动运行步伐加快,各项工作进入新阶段
学校为做好青岛校区启动运行阶段的建设、发展与管理工作,将青岛校区建设领导小组调整充实为青岛校区建设发展管理委员会。学校召开青岛校区延伸管理启动动员会,全面推进青岛校区启动运行工作;确定了启动运行工作方案和路线图;顺利完成教职工住房选购工作,成立了教职工住房业主理事会。学生公寓即将竣工交付使用,人文社科与行政办公综合楼F区和博物馆完成封顶,食堂、教学科研楼、市政管网等工程进展顺利,教职工住宅收尾工程稳步推进,基本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为2016年首批学生入住打下坚实基础。
7.积极构建人才成长发展体系,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2015年,学校坚持引育并举,实施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和齐鲁青年学者计划,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结构完备的人才培养支持体系;推行关键岗位和重大项目负责人面向全球招聘,加大高层次人才和外籍教师的招聘力度,实施杰出人才专业技术岗位特别聘任办法,广揽优秀人才;完善预聘—长聘制度,推行专聘科技人员聘用制度,激发用人活力;强化质量导向,全面提升教师职务评价标准。易凡、高成江两位教授成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马春红、张建两位教授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张清和、黄凯南两位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吴臻、张玉忠两位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陈代荣、张怀金两位教授当选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十七位教授入选新一批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三位教授泰山学者聘期期满考核优秀获得续聘资格。54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首批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入选者。
8.学术研究取得新突破,获六项国家科学技术奖,SCIE收录论文数位列全国高校第8位;3项成果入选2015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1项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学校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6项,其中数学学院陈增敬教授作为独立完成人完成的项目“资产定价理论中的非线性期望方法”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6项,创历史新高。张承慧团队获国家重大科研仪器项目资助;10位学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资助。SCIE收录论文数连续两年位列全国高校第8位。彭实戈院士在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上作一小时邀请报告。陈宝权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的973计划项目启动。威海校区空间科学研究院有关嫦娥三号“玉兔号”月球车月表就位探测数据分析的研究论文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引发全球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学校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2项、三等奖8项、成果普及奖1项。王凤荣教授、林聚任教授、顾銮斋教授的3项成果入选2015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数量并列全国高校第一。37项课题获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立项数量在全国高校中居第三位;24项项目获教育部文科立项,立项数量在全国高校中居第八位。3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马龙潜教授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钱先航、曹廷求获首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
9.成立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服务社会能力再上新台阶
学校与济南市政府、山东省科技厅共建的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正式签约。2015年,学校深入加强校地产学研合作,共建了“山东大学禹城生物工程应用技术研究院”等20余个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了10个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签订了一批国内外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流域治污团队历经十年攻克南水北调东线治污难题,为东线顺利通水作出重要贡献;学校累计派出省内外科技挂职人员19人;对口支援高校和帮扶地方等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山东省委宣传部与山东大学共建新闻学院正式启动,省委宣传部山大共建“新闻名家讲堂”开课。
10.全球汉籍合璧工程稳步推进,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突破性进展
台湾大学、香港大学、成均馆大学、鲁汶大学、东京大学相关汉学研究机构纷纷确认加入全球汉学联盟,全球汉学联盟轮廓初显;同法、英、俄国家图书馆相继签署合作协议,全球汉籍合璧工程稳步推进。学校同青岛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签署共建山东大学中美科技创新国际产业园协议;同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在交叉学科、农学、微电子、海洋科学等领域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与德国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及亥姆霍兹药物科学研究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建山东大学德国学院;同美国芝加哥大学等多所海洋研究机构达成合作意向,筹建山东大学海洋环境模拟实验体系;在美国首个孔子学院——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孔子学院揭牌;全年新增全英文授课专业8个,国际学生新生入学人数首次突破8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