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25日下午,踏着今冬第一场瑞雪,展涛校长来到电气工程学院进行工作调研,与学院的老师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在由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世敏主持、全院教职工和学生党员参加的学院会议上,展涛作了热情讲话。他向大家介绍了学校今后发展的思路,着重阐述了人才培养问题。展涛说,大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人才。最近,我们有不少杰出的年轻校友回校讲学,他们大都是二十年前离开学校的,今天已经成为学术界或其他行业的骨干和中坚。但是我们要清楚,今天我们享受到的荣誉是二十年前我们的老先生们付出心血劳动的成果。今天山东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怎么样,不是在明天就可以看出来的,而是要等到10年甚至20年以后。如果那时侯,我们获得的社会的评价和认可程度低于今天,那么就是我们所有人包括校长的一种严重的失职,就是我们没有尽到责任来培养人才。
展涛说,从学校发展的思路来说,我们是把人才的培养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我觉得最好把教学和科研区分开来,大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我们应该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先导。科研的位置是一个先导的作用,它拉动学校上水平。明年我们要迎接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我有一个提议,就是把明年作为我们的“教学质量年”。同时,我们还要推出一系列更科学的对教师的新考核办法,特别是要让我们的学生来考核老师。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应该作为我们晋升职称和岗位业绩的依据,要让教学的一票否决不再是一纸空文。一个责任心不强、学生满意率不高的老师是不能成为山东大学教授的。
展涛强调,我们要为我们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他认为,应把教师的培养纳入到人才培养的体系中来。从这个角度理解,教师的培养就有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考虑。对一个年轻教师来说,怎样成为一个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都很高的教师,这是新的课题。
展涛指出,围绕着教师人才的培养和造就,学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我们提倡教师应该有“三种经历”:第一是要实行以学历提升计划为主题的国内合作研究经历。让青年教师在读博士时到国内最优秀的学校。如果在本校读博士,也要有一年左右时间以进修的形式到另一所学校去学习工作,这样不仅解决了学历提升问题,还可以与国内高水平学者建立起实质性合作关系。已经博士毕业的,到国内其他学校去做博士后研究。要把这项工作与青年教师的国内进修经历结合在一块,学校已经有专项经费支持。第二,海外学术进修经历。最近几年每年获得校外基金出国学习的有五六十人。我希望每年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100人,使每年能有获得博士学位、并工作了两三年的年轻教师,通过竞争能够到国外的著名学校去进修。在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的基础上,我们同时鼓励青年教师首先争取校外经费支持,鼓励各个学院从发展基金中给予支持。这项工作能够做好,对我们学校的发展将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这也是我们“985工程”的重要部分。第三,校外社会工作经历。我们大部分青年教师,特别是工科和医科,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应用背景和经历。我们鼓励青年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和校外的博士后工作站从事合作研究,同时我们学校也给予经费上的支持。
展涛还结合电气工程学院的学科特点,谈了应用学科的教学和科研问题。他说,应用学科应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应用学科应该在关注现实、服务社会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电气工程学院所对应的行业有很大的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发挥行业优势,我们应有一两个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点项目。我们要通过承担一些国家和山东省的大项目来提升我们的学术能力。展涛希望学院在服务地方方面作出更好的成绩。
会议结束后,在由电气工程学院院长赵建国主持的座谈会上,展涛还认真听取了学院有关专家学者的科研工作情况介绍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并就教学科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座谈会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