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经过历时6个月的初选和复评,第二届“《文史哲》年度名篇奖”揭晓。张志忠先生的《青春、历史与诗意的追寻和质询――评王蒙与米兰·昆德拉比较研究》(2003年第6期)、陶飞亚先生的《“文化侵略”源流考》(2003年第5期)、郁建兴先生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当代可能性》(2003年第1期)三篇佳作,入选2003年度“名篇奖”。
张志忠先生《青春、历史与诗意的追寻和质询――评王蒙与米兰·昆德拉比较研究》一文,以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方法,以及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认同性危机理论,对中国作家王蒙和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进行了比较研究。有评委认为,作者“将二人创作的原点追溯到青春时代的认同危机,由此顺流而下,获得了对两位‘力量型’作家独特的审美高度”。而且,“这种比较始终紧扣作品,不离艺术和审美的考量,所以非常有说服力”。
“文化侵略”是中外学术界特别是我国学术界人云亦云、似是而非因而亟待进行学术史清理的学术话题。陶飞亚先生的《“文化侵略”源流考》一文,“从学术史与思想史的角度对此作系统的清理,不仅可以弥补近代思想史研究中对此问题长期忽略的缺憾,而且可望回应西方学者关于中国革命话语的权势或挑战”。评委认为,作者关于“文化侵略”这个概念不单单是一个学术分析的工具,它更是历史研究的对象的观点,可以让人们“更准确地从学术史角度对此问题进行探讨,而且可以更深刻地从现实出发来思考这个问题”。
郁建兴先生《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当代可能性》一文,充分吸收了已有的研究成果,但却超越了国家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抽象对立,立足现实,提出了市民社会与国家在社会主义取向上的良性互动的新见解。评委认为,“该文提供了研究社会变迁的一种解释框架。文章强调把市场经济看作市民社会的主要成分,探求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结合的可能性,有助于增强市民社会概念在当代中国的解释意义”。]
【供稿单位: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 作者:姜百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