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3月9日晚,第十七期“新杏坛”——“我心中的大学排名”在邵逸夫科学馆举行。本次论坛邀请的嘉宾是我校校长展涛教授和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陈炎教授,他们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
对于近年来在社会舆论和高考压力下炒作出来的大学排名,展校长开场便阐发了这样的观点:“大学排名实际是被社会公众所直接关注并作为大众了解大学的最为直接的方式。我们的校友和关注我们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也颇为关注我们的排名。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完全不关注也是不可能的。”陈炎教授则认为:“如果仅仅作为一个学者,我不会去过多的关注这件事情;但作为文学院的院长,我又不得不关注。尽管这种评估体系在正确反映学校的真实水平方面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但社会上又需要这种评价方式。只是这种排名体系、排名基数还非常不健全,所以结果也并不十分科学。”
展校长说,“很难有一个客观的体系来评价大学,给大学排名。真正对大学评价应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分类:横向上,依据学校类型,如研究型等,排多少所大学在一个档次,同一档次上的学校各有千秋,综合实力都很强,都是好学校;纵向从类别上,专业院校像中央音乐学院要单独排名”。陈院长从文化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学校评定标准一方面是形而下的具体社会上的所谓指标,而从哲学角度讲,比尔•盖茨早已将存在在世界上的各种信息还原成二进制数据。两千年来的科学发展已经越来越把事物数量化。不同质的东西还原成量后就能够进行比较加权计算了。《万历十五年》一书是将明朝灭亡的原因归结成缺乏数字化管理,但我们依然要怀疑这种排名会不会给我们带来负面的东西。”随后话题在展校长与陈院长之间交替展开,双方从数理和文化论角度就大学排名的问题展开了深层次的探讨,引起了在座同学们的极大兴趣。
展校长提出大学发展要有个性的想法,认为山大的办学风格和办学特色要走多样化的道路。展校长指出:“个性化的追求将会成为未来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那时候我们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也将更趋近于成熟。”当问题的设计领域逐渐深入到学生发展角度时,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提出问题。展校长和陈院长在随后的时间里就大学排名的文化忧思,中国语言文学的学科排名等一系列问题详尽而又深入的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展校长表现出了对大学排名的另一重忧思:“令我感到十分着急和忧虑的是,有些主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依据这个标准来评价学校,在教育资源的分配和机会分配上也要参照这个标准。这样的话你就不得不重视了,我们只能在这种矛盾中权衡一种利弊。”“科学的管理,人文的关怀”,陈院长得出了这样的对待数字化指标的结论。陈院长讲“一沙一世界,一水一天国”,他眼中的个性化发展的道路是必要的,也是我们所追求的。
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大家踊跃地提出问题和建议。同学们为山大的发展提出了很多个性化的想法,整个讨论的话题也逐渐从大学排名角度向学校的长期规划方向过渡。
第十七期“新杏坛”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供稿单位: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毛振华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