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3月10日晚,邵馆一楼报告厅座无虚席,山东大学“人文纵横”专场报告会在此举行。我校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姜生教授为来自全校各校区的300多名同学作了题为《文化气质、精神世界与科学发展》的学术报告。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赵爱国教授主持了报告会。
姜生教授从文化气质、精神世界与科学发展的关系着手,深刻地剖析了科学发展的文化基础,揭示了道家文化的精神核心,并提出了寻找民族文化生存依据的观点:“我们要想使一种文化存在,要想使一个文明不断延续和发展,必须在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从自己的传统中汲取生命资源,找到我们的精神世界同我们的科学技术未来发展的内在联系,找到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根据,这样一个民族才能回答‘我是谁’的哲学命题,获得自己的意义。”围绕文化气质、精神世界与科学发展的内在联系,姜教授娓娓道来,引导着同学们进入思索的海洋,睿智和幽默如行云流水,透出一个历史学家的深邃和哲人的敏锐。
姜生教授指出,当今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从原始的政治经济领域转入文化领域,文化生存成为一个民族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其中最重要最具制约性的是科学的原创能力问题。我们是否能够形成自主科学创新能力,是关乎国家命运和文化生存的首要问题,也是摆在每一个学者和科学家面前的历史使命。而他的文化是制约着一个国家的科学创造力的首要因素。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有一个问题尚待解决,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博弈和交融互摄问题。过去,由于悲惨的近代命运,我们曾经强烈地否定、批判传统文化,事实证明对传统的全盘否定,同后来出现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一样,都是不现实且有害无益的。
讲座最后,姜教授特别强调:“科学是人类特有的攫能系统”,“要想使一种文化存在,要想使它存在得更好,必须在接纳现代文明的同时,在自己的传统中寻找生命的源泉,找到和发展出我们文化的独特性,发掘和建立我们特有的精神世界同我们的未来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在将来有资格回答‘我是谁’这个哲学的根本命题,这个民族才能获得自己的生存地位,获得你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