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胡鞍钢教授于3月12日下午作客山东大学“人文纵横”学术讲坛,纵论中国现阶段国情变化,畅谈经济发展形势,为山大学子送上一堂生动的“国情与发展”教育课。
报告会由山东大学团委和经济研究中心主办。校长展涛、团委书记曲明军出席报告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少安出席并主持报告会。科学会堂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胡鞍钢教授把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概括为六个方面。首先,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过多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劳动就业、公共服务、公共保障形成持久的巨大压力;其次,人口与资源、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更加突出,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瓶颈因素;第三,“一个中国,两种体制”,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是现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第四,中国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各地区发展速度的差异使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成“一个中国,四个世界”的不合理格局;第五, “一个中国、五级半政府” 的政府架构,是世界范围内层级最多的;第六,从知识的角度,中国是世界技术知识资源小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知识资本积累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
准确定量地分析中国国情,掌握物质、人力、自然、国际和知识等五大资本的动态变化,并进行国际间的比较,从而确定更加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是胡教授今天讲座的重点内容。从经济国情、开放国情、人力资源国情、资源环境国情和知识国情五个方面,胡鞍钢教授阐述了自己多年调查研究的成果,引人深思,令在场的同学由衷佩服。
胡教授从物质资本出发分析了中国经济国情,他指出,我国目前正处于1978年来经济起飞的中间点,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局势。以其独一无二的发展模式飞速发展,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之位,速度、结构、开放、制度和技术等五大效应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谈及开放,胡教授为同学们讲解了中国经济开放度曲线和中国国际资本的存量变化曲线。胡教授认为,中国国际资本(流量)在近几年增长相当大,尤其是加入WTO后,无论中国的开放程度还是利用国际资本的能力都在迅速提高。巨大的市场优势在经济有了一定阶段的发展后,正在逐步表现出来。
胡教授对中国人力资源国情持乐观态度。中国是人力资本最丰富最大的国家之一,人力资源流量曲线表明,经过人口转型,我国正进入人口红利期,昔日的人口包袱向经济财富创造转化。就中国的资源国情和中国自然资本的动态变化,胡教授举例水、石油、天然气等几种资源,并比较了自然资本的国际存量,然后分析说,中国是世界上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大国,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持续增大,自然资源损失惊人。胡教授认为中国的经济腾飞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步西方经济发展之后尘。
之后,胡教授着重分析了中国的知识国情,即中国的知识资本的动态变化。“知识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本”,胡教授强调,“它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从国际范围看,中国申请的专利数、版权、专利、许可证收入均微乎其微,无法同世界经济强国相比。胡教授提出必须保证中国知识资本的优先发展。近年来,中国知识资本存量正迅速提高,两种技术来源——本国技术和外部技术都在提高。
报告的最后,胡教授对五种资本的动态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胡教授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需要不断转换,硬件资源增长要向软件资源增长转换,由物质资本驱动转向技术资本驱动。目前,几乎所有资本都在迅速发生改变,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机遇期、黄金期,同时也是各种矛盾的呈显期。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生态成本、自然资产损失、失业成本和社会成本都过大。因此,要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互动时段,同学们纷纷提问,踊跃与经济学权威交流。就同学们提出的经济发展速度、循环资本以及其他经济学问题,胡教授做了深入精彩的回答,会场内掌声阵阵。胡鞍钢教授的报告加深了同学们对我国国情的认识,使同学们更加理性全面了解了现阶段的中国国情,增强了同学们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信心,一堂生动的“国情与发展”教育课使大家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