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由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组织编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丛书《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专刊》第一辑日前正式出版发行。
3月18日,山东大学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工会厅联合举行了该丛书的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应邀出席会议的有庞朴、葛剑雄、赵昌平、严佐之、吴格等20位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王兴康、编辑室主任章行、责任编辑顾美华、山东大学副校长王琪珑、文史哲研究院院长王学典、副院长刘晓东、马来平、冯建国等出席会议,《光明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中华读书报》、《历史研究》、《山东社会科学》、《东岳论丛》等报刊编辑部的有关专家也应邀出席会议。与会专家对这套《专刊》发表了中肯的评价意见,形成了一些较为一致的看法,综合起来有这样几点:
一、山东大学是一所素以文史见长的综合性大学,在文史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中较为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沿续清代乾嘉学派而发展成的新考据学。在今天的学术大环境中,这种学风的传承和发展显得难能可贵和令人欣慰。《专刊》第一辑推出的六种著作:王绍曾《目录版本校勘学论集》、张金光《秦制研究》、李士彪《魏晋南北朝文体学》、王承略、杨锦先《李焘学行诗文辑考》、宋开玉《杜诗释地》、朱正义《关中方言古词论稿》,涉及目录版本学、史学、古典文学、历史地理、语言学诸领域,但却体现出共同的风格,即考据学风格,标志着山东大学优良的传统在新时代依然具有勃勃生机,在学术界独树一帜。
二、这套学术丛书充分体现了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的办院方针:发展有特色的高精尖学术研究。《专刊·出版说明》中强调:“兴灭业,继绝学,铸新知,是本院基本的科研方针;重点扶持高精尖科研项目,优先资助相关成果的出版,是本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余年间,大学与出版社合作出版研究丛书,已较常见,但由于种种原因,往往良莠不齐,缺乏特色。《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专刊》第一辑推出的六种著作则完全不同。《目录版本校勘学论集》、《秦制研究》两部八十余万字的专著,都是作者数十年心血的结晶,《关中方言古论稿》是朱正义先生的一部遗稿。另外三部著作《魏晋南北朝文体学》、《杜诗释地》、《李焘学行诗文辑考》则是年轻一代学者的代表性力作。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超越前人的突出成就。这些成就,有些已被学术界公认,有些则是首次发表、相信会逐步为学术界认识并肯定。
三、《专刊》作为标志性丛书,对学术界有特殊启发意义。进入20世纪以来,学术界出现了一批标志性学刊、丛书,例如《古史辨》、《食货》、《禹贡》、《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燕京学报专号》、《哈佛燕京学社汉学引得丛刊》、《考古学专刊》等,能够让人们在数十年后,想到这些学刊、丛书,就能想到他们所依托的机构和支撑这些丛书、学刊的学者群。《文史哲研究院专刊》可以说已初步具备了标志性丛书的条件,通过第二、第三辑的稳步推出,该《专刊》作为标志性丛书的前景是完全可以预见的,这对目前的高校及研究机构,包括出版单位,都具有启发意义,这种启发意义甚至比这套丛书本身的意义还要大。
据悉,《专刊》第二批书稿六种已经确定,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我们期待着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
【供稿单位:文史哲研究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