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民间信仰与中国的精神世界”报告会举行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05年03月22日

[本站讯]3月21日晚,由团委主办、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人文纵横——“民间信仰与中国的精神世界”专场报告会在邵馆报告厅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马西沙研究员,日本东海大学教授浅井纪教授联袂为300余名师生作了主题为“民间信仰与中国的精神世界”的学术报告。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韩秉方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访问学者、台湾中华哲学研究社秘书长李显光教授,山东大学义和团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路遥教授出席报告会。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姜生教授主持了报告会。
    报告会开始前,姜生教授向浅井纪教授、马西沙研究员颁发了由校长展涛签发的分别敦聘两位先生为山东大学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的聘书。
    浅井纪教授以个案研究的方式介绍了在济南长清区吕家湾、皇姑井村等地考察北京西郊香山南麓的尼寺——保明皇姑寺为基地的民间教门——西大乘教创始人女尼吕氏(人称“吕菩萨”)出生地的基本情况、西大乘教的起源与发展、基本教义等。西大乘教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民间信仰、民间宗教影响而产生变化的状况反映了明代初期民间宗教的基本面貌。
    马西沙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中国封建社会流行于底层,不为政府所认可的多种宗教总称——中国民间宗教四个发展阶段的概况,认为 “正是下层民众及其文化、信仰、风尚,首先孕育了最初的民间宗教。进而正统宗教又在民间宗教的基础上锻铸而成”,因此,正统宗教与民间宗教当是一种互动的、辨证的关系:互相转化而又互为其根;儒学与宗教特别是民间宗教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历史渊源和深层次的思想关联恰恰说明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和古代文化的多样性;表达了不能仅从儒家的角度,而应当动态化、立体化、多元化地研究历史文化和民间宗教的学术观点。
    报告会后,两位学者接受了历史文化学院《长风学术快报》学生记者的采访,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学术研究兴趣和如何提高学术研究能力的问题谈了看法。  |   ]

【供稿单位:历史文化学院     作者:文/朱伟 图/谭琦 张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