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国务院学位办领导来我校考察工作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05年05月16日

[本站讯]5月14日上午,学校在邵馆报告厅举行研究生教育专题报告会,正在我校视察工作的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中科院院士杨卫为全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作了题为“营造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环境”的专题报告。
    虽然正值周末休息时间,但邵馆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全校各单位学位分委员会成员、分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院长(主任、所长)、书记、工作秘书、辅导员、部分研究生代表及研究生院全体人员认真听取了这场精彩的报告。
    报告会由校长展涛主持,他首先代表学校对国务院学位办杨卫主任、王亚杰副主任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说,我们今天获得了两个难得的机会,一个是能够邀请到国务院学位办两位主任一起来到山大,对我校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情况做深入而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能有另一个难得的机会,当面倾听杨卫主任对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新思路和新思考。
    报告会首先由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娄红祥代表学校向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有关领导及与会人员汇报了山东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情况。内容包括研究生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思路、研究生教育创新举措。他强调,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个性与人格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卫、副主任王亚杰认真听取了我校研究生教育情况的汇报。随后,杨卫为全体与会人员作了题为“营造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环境”的精彩报告。
    他首先从近年来山东和山大的快速发展切入话题。他说,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教育的初步现代化,而研究生教育是整个教育的最高层次,也是高校的强校之本。山东是孔圣人的家乡,教育理应先行并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山大应该而且能够在这方面做出好文章。如何营造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环境,杨卫从国家创新体系与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观,研究生培养过程和创新思想的形成,全方位立体式营造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环境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精辟地分析和阐述。
    按照科学发展观,研究生教育是先进生产力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杨卫强调,研究生教育在需求、规模、结构与质量方面应坚持的原则是:第一,在高层次教育和研发需求下制定研究生规模;第二,导师队伍建设应该领先于研究生规模的扩张;第三,生均资源(经费、住宿、硬件、软件)应逐步上升;第四,以导师、研究生质量和规模的上升拉动研究生教育;第五,应有效地激活研究生培养的环境,实现规模—质量的积分最大化。针对研究生教育质量,他认为:我国对硕士生的两个能力(理论基础、研究能力)要求较高,质量不错;博士生的质量分布谱正在变宽;研究生能力结构发生变化;高生师比导致投入产出比上升,而在研究生质量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导师。为此,国家对学科点采取定期评估的方式实行调控。
    杨卫强调,要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在研究生培养所有环节的活力,全方位、立体地营造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环境,从培育式创新到自由创新,通过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不断加强对博士生、硕士生的培养工作,建立起多层次的充满生机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
    展涛在最后的总结讲话中,对杨卫主任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杨卫主任既是政府官员,又是杰出的学者,他的报告思路宽广、开放,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指导思想出发,把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放在国际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大视野中、放在国家战略发展的环境中看待,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举措,这场报告对今天与会的我校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对各位院长、导师都有新的启发。展涛强调,今年是山大的教学质量年,研究生教育正在实施《山东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今天的专题报告会对丰富我们的思路,做好今后的工作将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他指出,山东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要着眼于将来,学术上要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做出更大的贡献。令人高兴的是,今年我校又有3篇博士学位论文已入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暑期学校、研究生访学均已启动,今后随着对研究生导师要求的提高和新的学术评价标准的出台,必将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  |   
]

【供稿单位:研究生院     作者:文/程翠玉 图/李汝宾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