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31日晚,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第十期在东校区新校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本期论坛由山东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和图书馆承办,主题是 “文化·规则·和谐”。论坛邀请到了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博士生导师何中华教授,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锡恩教授作为评论嘉宾。
首先,来自经济学院2003级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生乔翠霞作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分析》的主题发言。她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关于“和谐社会”的相关问题,并指出,实践证明,没有市场经济中国不能实现经济的繁荣;没有社会的和谐中国就不能长治久安,二者缺一不可。然后,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03级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郑洪晓阐述了自己对“和谐文化”的理解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看法。他认为和谐社会是稳定地健康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是以人为本。并对理想的和谐社会与现实的和谐社会、现实的和谐社会与发展的和谐社会、儒家理念对现代世界文明的重要借鉴作用等问题作了阐述。来自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03级科社专业博士生徐龙义作了题为《民主法治:构建活力与规则相统一的和谐社会》的主题发言。他谈了民主政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的重要意义,进一步阐明我们讲的民主是有序的民主,是制度化、法治化的民主,是在法治条件下有规则、有秩序的民主;我们讲的民主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在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后,法学院2002级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纪建文作了题为《和谐·秩序·规则》的主题发言,首先她讲解了自己对和谐的理解,从秩序意义上讲指没有冲突的状态;从对个人的关怀而言,指各安其职,个人内心的平和。另外,她认为和谐社会一定是法治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关键在于建设法治政府。
在专家评议阶段,何中华教授与张锡恩教授分别就以上观点进行了深入扼要的点评。两位老师广阔的思路、精辟的总结使在座的博士生和听众对主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他们幽默风趣的语言不时引起听众的阵阵掌声,把论坛推向了高潮。
之后,针对“文化·规则·和谐”这一主题,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并得到满意的解答,会场气氛活跃而热烈。此次学术论坛,通过不同的研究领域、专业范围对这一主题的互动式交流与探讨;通过这种带有学术评论、批判、研讨、交流性质的论坛,交流了学术思想、开阔了学术视野、丰富了双方知识体系。
论坛结束后,参与论坛的博士生纷纷表示:海右博士生论坛,对于其学术视野的开拓、学术思路的多元化、对于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的了解及掌握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供稿单位:研究生工作部 作者:李汝宾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