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7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师生“孔孟故里寻根夏令营”成员在结束了“寻根之行”的主要走访地——曲阜、泰山后,经过一天的调整和休息,踏上了途经黄河、淄博直达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回乡之路。
7月10日,在邵逸夫科学馆2楼报告厅,营员们又一次见到了熟悉、热情的薛南青教授。他声情并茂地给师生们以历史演变为序,作了主题为“泰山的封禅文化”的讲座,赢得了全场的阵阵掌声。因为有部分山大的夏令营员参与的活动已接近尾声,所以在讲座结束后,山大同学和台湾同学进行了小型的联谊活动,大家依依不舍,拍照留念、互赠礼物,并相约保持联系,很多同学留下了眼泪。山大同学为了让台湾师生可以更加了解中国的黄河文明,敬业的薛教授下午又精神抖擞地陪同营员们驱车赶往黄河,在黄河岸边作了精彩的讲解,从黄河大桥的修建,到黄河沿岸的风光,让营员们在较短的游览时间中获得了最丰富的知识,师生们更是赞誉有加。结束了黄河之行后,夏令营驱车前往淄博。
7月11日,在淄博经过了一晚的休息后,夏令营一行来到了这个作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国首都800年之久的蜚声中外的旅游景观——殉马坑、古车博物馆和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在殉马坑展厅中,营员们看到了两行排列、马头向外、昂首侧卧、做奔跑状、气势雄伟壮观的百匹殉马,在感叹于齐国贵族的奢侈与残酷的同时,也更多叹服于当时“千乘之国”的齐国国力的强盛。在古车博物馆里,营员们欣赏了大量的展示了车、轿、辇的产生、发展、技术改进的历程及车马在战争、交通、运输、生产、生活中所发挥作用的文物实物、模型、古车复原、照片、图片和文字,对我国车乘的悠久历史文明和造车技术在世界车辆发展史上的领先地位有了更深的了解。在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300多件珍贵文物和大量的文献资料、模型、沙盘、雕塑、照片、图表全面介绍了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军事和礼俗,为师生们记述了齐国的产生、发展、兴盛、衰亡史。在古朴、典雅、轻松欢悦的气氛中,营员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游览,大家更加了解齐国的历史,增长了很多知识。
7月11日晚,夏令营来到了旅程的最后一站——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经过一晚的休息,12日一早,营员们参观了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海防教育和海洋观教育和风景优美兼具的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刘公岛。在峰岭起伏、山峦叠翠的环境中,营员们走进了甲午海战馆,聆听了甲午风云这段悲壮历史,通过观赏融大型雕塑、巨幅绘画、仿真模型和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模拟再现的九个展厅,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当年北洋水师从成军至覆没的悲壮历史,师生们都是心潮起伏,诚如一位台湾同学所说:“不忘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前进,今天,中国已经强大了……”
结束了刘公岛游览后,师生们开始为13日的登机返台作准备,在威海进行了购物,很多台湾同学说山东的东西价廉物美,山东人热情服务周到。旅程的最后,夏令营来到了威海国际海水浴场,营员们享受着滩软沙细,水质清澈,松林环绕,蓝天碧海,很多台湾师生发出了“不想离开山东”的感慨。12日晚七点钟,威海分校校长韩圣浩、副校长陈金钊主持了本次夏令营的欢送会。韩校长、陈校长谈吐幽默,博得了台湾师生的一致好评,晚宴后,营员们争相与他们合影留念。
7月13日,“孔孟故里寻根夏令营”奔赴烟台机场送别台湾师生。经过11天的相处,两岸师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大家依依惜别,连男同学也留下了不舍的眼泪。台湾师生纷纷表示,这次的山东之行让他们对山东、对中国有了崭新的认识,有机会他们一定会再来!伴随着飞机的升空,本届夏令营划上了完美的句点。]
【供稿单位: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