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姚文放讲述“当代审美文化与审美文化学”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05年09月10日

[本站讯]9月9日新学期第一场“新杏坛”在文史楼美学报告厅举行。此次博士生学术论坛的资深评委、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文艺美学研究专家姚文放教授以“当代审美文化与审美文化学”为主题,给大家带来的是审美文学学理与现实觥筹交错的美的享受。担任此次“新杏坛”主持的是文学院院长陈炎教授,
    “当代审美文化的问题,是我近十年来一直在考虑的问题。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的审美文化研究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像陈院长的《中国审美文化史》就是其中的典型性著作。”姚文放教授在开场之初这样告诉大家。
    姚教授依据中国审美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在座听众对之认识水平的延展上,分四方面阐述了当代审美文化的精髓:当代审美文化的定义、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矛盾、文化批判和相关审美文化学内容。“它是当代文化中最活跃和最有影响力的因素”,姚教授这样评价当代审美文化。基于自己的认识和国内外广大学者的研究成果,姚教授给当代审美文化下了这样的定义:在现代商品社会应运而生的,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以现代都市大众为主要对象的这样一种文化。它有两个显著特点:浓厚的商业色彩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制作生产。“现代对于审美文化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称之为大众文化,然而从内涵上讲审美文化恰恰是一种小众文化。因为它的生产者、制作者不是大众而是小众,是在人群中比例偏下的策划人、广告商、经纪人。相反大众作为受众只是小众推销文化产品的对象。买方市场受到奉承,但他们没有文化支配权,只是被控制和操纵的对象。”姚教授认为:通常审美文化应该涵盖某个时代时期与审美有关所有的相关话题,而当代文化显然是没能实现的。
    “当代审美文化可以分之为三段:精英文化、民间文化和流行文化。流行文化是其中最具活力和优势的文化,对其它两者在心理压力上有着微妙的变化。特别是民间文化,其栖身地会越来越小,品种也越来越小,有待于我们去抢救和保护。”
    当代审美文化自身也存在矛盾?姚教授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说:“当代审美文化与以往的不同表现在:经济动力上升为支配文化行为的主导和现代科技改变了文化的内在构成和存在方式这两个方面。相对应其矛盾则表现为两对:经济冲动与人文冲动的相对和科技含量与人文化含量的抗衡。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力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基于我们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多元性。”
    关于文化批判,姚教授同样持有自己的观点:“有迹象表明,文化批判正成为人文知识分子揭露当代文化的重要工具。但文化批判不是政治批判和道德审判,也不同于经验性的批评。批判首先是对当代审美文化的分析、梳理、考察和反思。进而,他提出了:文化是推动人实现最大价值、发挥最大潜力,达到人的极致的一种人性的提升。姚教授还就审美文化学的发展现状向在座的各位作了比较详尽的介绍,带给大家的是一种全新审美文化的享受。
    陈炎院长在姚教授讲座后作了点评发言。他充分肯定了姚教授的当代审美文化观,并就审美文化史的某些方面作了适当补充,同时,通过今昔生活条件对比提出了对审美文化建构的设想,对广大同学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在姚教授详尽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后,第二十九期“新杏坛”在掌声中闭幕。]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毛振华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