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不常用栏目 > 校友动态 > 正文

哲社学院举办现象学与中国文化论坛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19日 19:53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举办的现象学与中国文化论坛在中心校区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哲学系吴增定教授作了“信与疑——对胡塞尔现象学的一种现象学式澄清”的专题讲座。这也是6月2号山东大学批复成立“现象学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后的首次论坛活动,哲社学院李章印教授主持论坛。
  吴增定教授在讲座之初首先对“信与疑”的意义作了阐释,它是用以指代胡塞尔的“信”与以笛卡尔和康德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哲学传统“疑”对于日常世界、生活经验所采取的基本态度之间的差别。这是对现象理解上的差别,笛卡尔等并不是否定现象的现实性,而是将之视为与本体相对的表象,表象具有随意性和可错性,故而现象是不可靠的。而胡塞尔则颠覆了这种认识方式,认为尽管经验可能会错,但依旧是最直接可靠的,而他开启的现象学就是对生存世界的描述。笛卡尔的普遍怀疑针对的首先就是经验世界、感觉,以各种举要的方式说明了经验的不可靠。而且作为一个科学家的热忱使得他能够将科学的方法引入哲学之中,以数学式的方式取代亚里士多德式的自然常识的语言描述。而康德的区分也是基于笛卡尔式的前提,尽管他肯定现象不是物自体,却依然有其普遍必然性,但是从根本上他认为现象世界就其描述是不可信的。胡塞尔认为,笛卡尔式的理解是将技术和科学引入哲学的产物,在此视野下,人的最直接的经验的可靠性就被抹杀了,而其解释系统越来越封闭和极端,而且违背了理解经验的初衷,使得解释不断地偏离生存经验和远离我们,这正是科学的危机之所在。胡塞尔否定笛卡尔、康德式的前提,认为现象学的描述和科学的解释是相反对的,这就是回到更贴合亚里士多德的对日常经验的视野之中,肯定人的原初经验是一切认识的出发点和可靠基础。并由此开启了对于人的生存、身体的经验世界等等的整个现象学传统。理解这种颠覆才能更好地理解胡塞尔现象学的整体面貌和哲学革命的意味。
  评论人蔡祥元副教授赞扬吴增定教授学术讲座之平易近人的风格,并认为从整体上对胡塞尔前后期哲学的关注是有益的。随后,吴增定教授与参会的谢文郁教授、陈坚教授、黄启祥教授以及同学们就一些争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吴增定,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近代政治思想和德国哲学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先后出版或发表著作《尼采与柏拉图主义》、《道德的宗教化与宗教的道》。
\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文/姜慧博 图/董明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黄冲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