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聚焦 > 正文

发挥优势 大力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发布日期:2011-10-24 14:52:58 点击次数:

  [本站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载体,是各国人民精神的家园与归属。每个国家的特色文化为世界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视野,也为全球化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中华传统文化与我们每个国人息息相关,悠远绵长的中华历史积淀出了璀璨耀眼的中华文明;五十六个民族的欣欣向荣衍化出精彩纷呈的多元文化;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沃土孕育出了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中国经济的腾跃离不开博大精深的中国特色文化根基;人民安居乐业的小康生活离不开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熏染。10月18日在北京胜利闭幕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10月22日,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志东研究员和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何中华教授作为齐鲁大讲坛第二十八讲的嘉宾,专门就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几个问题作了报告,讲座结束后,王志东研究员和何中华教授接受了山东大学新闻网——“山大视点”网站记者的专访。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时代必需

   “对十七届六中全会感受最深,也最令我受鼓舞的地方就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目标被提到了国家战略及安全的高度。”何中华教授脱口而出自己的观点,表达了一位知识分子的坦诚与直率,以及心怀家国的厚重与期许。
  中国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始终将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但从现状来看,市场经济的逻辑对传统文化道德的冲击,使我国的文化发展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从未来看,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调整时期,全球化趋势为我国文化发展既带来了可喜的机遇也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保护我国传统文化资源,增强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谈到这些问题,何中华教授表示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使自己备受鼓舞,同时感受到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应该担承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王志东研究员感触最深的是这次会议表明文化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最强音,人民群众最热切的心声呼唤,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文明进步的现实需求。谈及此次会议的历史意义,他讲到,将文化发展提升到重大战略层面,是我们党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党建设和谐社会,建立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中之重,成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时代要求,这反映了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发展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此次会议具有非常深远的战略意义,必将对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的精神引领和文化重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所体现出的文化自觉的实践价值、文化的普惠性意义会更加突出。

山东省在文化建设中责无旁贷

  作为山东省著名的文化工作者,王志东研究员讲到,经济的发展并不能解决一切,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在中华民族崛起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特别是在新时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浪潮中,山东应该肩负起更大、更多的文化建设使命。他特别强调,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地和富集地的山东,应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领域,充分发挥思想文化引领的重要作用,为国家实现科学发展、核心发展、文明发展,做出无愧于时代、不愧于古人的重大文化贡献。
  对于促进文化发展的做法,王志东研究员对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扩大文化消费”的决定非常赞同,他说,一方面要通过加快文化生产体系的现代化构建,形成强大的文化生产力,提高我国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实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生产更多的文化产品和娱乐精品,以此来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加快一个文明、和谐、爱心、幸福社会的建设。传承齐鲁文化,推动山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亦须如此。

山东大学的责任与使命

  “高校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厚度与高度,这种文化是高度自觉的文化,是经过反省、强化过后的文化,一所高校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包含文化负荷,担负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这是每一所高校,每一位老师都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何中华教授如是说。“山大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地域优势与传统文化优势,扬长避短,打造特色品牌,通过现有教师团队的学术研究,将自身的特点凸现出来。” 山东大学向以文史见长,何中华教授表示,我们追述前辈们倾其一生、灌注心血所开创的文史辉煌,但更翘首企盼山大重塑新的文史辉煌。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对于山大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强调学术期刊、学者教学、学术成果的系列性,硬件与软件相互配合,将他们打造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成系统、成气候、成气象,形成强大的“场效应”,只有这样才能重塑山东大学的文史辉煌,发挥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
  当谈及山东大学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应扮演的角色时,王志东研究员说,山东大学历来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山东大学是全国首批设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四所高校之一,并在去年主持完成近30年《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的编纂,受到文化部和学界的高度评价。他表示,在新时期,山东大学应该并且能够在推动全省乃至全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是发挥文化人才的培养、培训、教育功能,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类文化人才;二是发挥文化理论学术研究的功能,为山东省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成果支持;三是发挥贯通产学研用的平台功能,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园区,生产更多具有齐鲁特色的文化产品,为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作为山东省文化产业研究方面的专家,王志东研究员对山东大学的文化产业学科建设和文化产业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他说,山东大学下一步可与国外的文化产业学术理论研究领域机构或大学进行合作,搭建一个国际文化产业学术交流平台,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文化产业研究基地的重要作用。
  让世界看到中国,让国人了解世界,为中国与世界搭起一座相互沟通文化桥梁,是一所综合大学所应肩负起的责任与义务。何中华教授强调,“对于现在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我们所能做的,也是急需做的就是继续深化对文化的总结、挖掘,现在对我们传统文化的挖掘还不是很到位,我们应该明确我们有哪些文化精华,并将其中最有魅力的东西揭示出来,任何优秀的文化都有其吸引力,同化力,只是因为我们自身的疏忽与迷茫将他们遗忘、埋没了。在发掘文化的内涵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利用先进的文化传播方式,以当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传播出去,文化的挖掘与传播双管齐下,才能使我们的文化让更多的外国人认同、喜爱中国的特色文化,才能让中国的文化如种子一般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何中华教授的话一语中的,改进这些不足也就看到了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生根结果的希望。
  王志东,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山东省文化产业理论创新基地首席专家、山东省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我国文化发展与文化产业领域的学术理论研究,是山东省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学科带头人。何中华,现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2002年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李柏霖 王小梅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红岩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