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哲学家与哲学——《维特根斯坦传》观感

发布日期:2017-03-01 08:04:10 点击次数:

  我讨厌哲学家,却喜欢哲学。
  近日读了《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了解到了这位传奇的哲学家的生平与思想。敬佩但不歆羡。或许是接触过的哲学家思想都太过极端,不食人间烟火,让人沟通困难,所以戴着有色眼镜难免会有偏见,本文属个人观点,敬请海涵。
  维特根斯坦生于名门贵族,上有数个兄弟姐妹,却接连自杀,或许是因为家庭教育让他们对于自身价值的追求过高。他的哲学造诣启蒙于罗素,却在数理逻辑上胜于罗素,建造了当时数学界的一片全新的理论天地。因为效命于真理,真理上的分歧让他与罗素最终分道扬镳,甚至于断绝往来的程度;也正是因为效命于真理,他一旦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便会精神恍惚、心情烦躁以至于想要自杀。或许这也是我们做不了哲学家的原因,我们宁愿做一个快乐的平凡人。
  从他人对于他的敬重来看,不难看出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界与逻辑界的伟大造诣。还有令人尊敬的一点在于,他乐于把自身的思想与理念通俗易懂地介绍给世间之人,教书育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了,他毕生致力于哲学事业,鞠躬尽瘁。
  喜欢哲学是从高二开始,老师让我们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当时感到哲学类书籍让我脑力飞速转动,很喜欢思考这种感觉。我启蒙于周国平、米兰•昆德拉,随着年龄的增长,世界观也发生了改变,《瓦尔登湖》进入了我的视线(之前觉得隐居的人很消极,不敢面对社会,最近竟读得津津有味),虽不能像他一样居于自然之中,他对于物质、自然的态度却深深影响了我。但此书以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在阅读过程中,仍旧有一些不能理解之处,或许年长一些,重读会有新的收获。
  哲学、宗教、心理学对于我来说均不是信仰或是追求毕生的主流,但他们会给我力量、一种看待世界的态度。有人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追求卓越,以达到顶峰,但我认同一句话:“不为无益之争,何以潜有涯之生。”他们带给我太多思维的激荡与碰撞,因此写作的过程也便是整理思绪、使之倾泻而出的过程,乐在其中。
  为什么说我不喜欢哲学家呢,或许是太较真,太不谙世事,难免被冠以怪人、呆板的形象。维特根斯坦在小学教书期间,十分用心地培养了一批数理方面有潜力的小学生,并自费加班给孩子们讲课,但他不懂变通、急于求成、打骂体罚的方式引起了所有人的不理解与反感,但他以天才的思维却不能理解为什么正常人学不会这些,甚至于对这些学生恨铁不成钢导致了体罚。其次,对他心爱的女人玛格丽特,他怀有着柏拉图般深刻的爱,帮助她自我进步,甚至于帮她规划好了人生道路,自以为她今后一定会和自己结婚,殊不知玛格丽特觉得他不符合结婚生子的丈夫角色,她想找的是一个平凡过日子的丈夫,而非圣人。还好他出身富贵门第,有雄厚的财力支撑,因此并未陷入物质匮乏的窘境。在这个物质社会,哲学家大多砸锅卖铁,一辈子过着清贫却自得其乐的生活吧。

【供稿单位:公卫学院    作者:徐恒敏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春蕾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