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浮躁》读后感

发布日期:2017-02-28 16:23:14 点击次数:

  早早返校,闲来无事,又不愿虚度光阴,遂到图书馆寻找心灵的慰藉。本欲寻找德刚老师的《晚清七十年》学习学习,没找到,一眼便看到这本《浮躁》站在很显眼的位置,名字又比较吸引我的眼球,便取了下来。本书的作者是贾平凹先生,久闻其名,却未曾认真拜读过先生的作品,正好值此机会,与先生来一场思想上的交流。于是在后来近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都在闲暇时翻上几页,但就如同这本书的名字一般,没能深入。直到开学后,我的心思也渐渐收回,才开始真正地读起这本书来。
  我爱这部作品,喜欢书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质朴而又真实;着迷于作者的语言:平淡却又不平凡。看书时,感觉自己就像书中的人物一般,旁观着这一切,看着那个叫“金狗”的家伙上演一幕幕人间烟火事、平凡事、不平事……书中人物的生活起伏也牵动着我的神经,让我的心情也随之波动。
  我觉得本书之所以叫浮躁,用作者的一段原话可以很好概括:“在我们今天的时代里,是浮动着我们这种特有的心态的,我们可以说的更远一点,五十年代,我们国家处于苦战后胜利的高度兴奋中,那时的心态是积极的,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但是我们这个民族有他自身的先天不足,正常的兴奋转变为病态的亢奋,自信便化成无知的狂热,一九五七年的失误,一九五八的挫折,一九五九年的持续抗旱,一直到文革十年,现在一旦睁开眼,看看世界,人家早已把我们甩出一个世纪那么远,心里的觉醒就成了心理的失重,狂妄的自尊转化为沉重的自卑,因此狂躁不安,烦乱不已,莫衷一是,一切像是堕入五里雾中,一切都不信任,一切都怀疑,人人都要顽强的表现自己的主体意识,强调自我存在,觉得怎么都不合适,怎么也不舒服,虚妄的理想主义摇身一变成最近视的现实主义。”
  我觉得这是作者对这个社会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我想这需要作者有着对生活的无限热情还有着清醒的认识才可能写得那么准确,同时具备艺术魅力。抛开这一切文学所反映的东西,我个人觉得此小说还告诉我:社会就是一个大的环境,什么人都有,你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要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面对磨难的考验,我们要保持一份坦然的心情,不断成长。

【供稿单位:政管学院    作者:朱鑫磊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筱恬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