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真正的智者

发布日期:2012-03-14 11:56:01 点击次数:

  美国著名犹太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超越了仅限于对犹太民族的文化深思,表现出了对整个世界的思考。
                                                                  ——题记
  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以四个部分叙述了吉姆佩尔被当成傻瓜及受欺骗的故事。一开始,吉姆佩尔自身介绍颇有意味“我是傻瓜吉姆佩尔。我不认为自己是个傻瓜。恰恰相反。可是人家叫我傻瓜。我在学校里的时候,他们就给我起了这个绰号。”吉姆佩尔知道当那些恶作剧和捉弄人的人发觉他是易于受骗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想在吉姆佩尔身上试试他们的运气,他必须掩饰自己的“智”。吉姆佩尔不得不接受大家的评论,承认自己是“傻瓜”,这是他为自身的利益找一个捍卫点而认同的,其实可以看出吉姆佩尔不傻,他实际是一个智者,而他的智是通过承认自己是傻瓜来体现的。
  从吉姆佩尔的视角体悟出真实感,他并非“傻瓜”,他的傻是在有意识情况下进行的,明白自己的做法和别人的看法。他能清楚地认识到整个小镇的人都在欺骗他和捉弄他,但出于生存的需要,而且是信仰的坚持,他坚守着善良与宽容,即使在别人眼里他的忍让是愚不可及的。生活的重压与苦难让吉姆佩尔选择了一种极为妥当的生活方式——忍耐与默默承受。吉姆佩尔如此明白却还要继续这样的生活,这在于他一直坚守的信仰。“一个人应该干点什么? 肩膀是上帝造的,负担也是上帝给的。”对上帝的虔诚,对苦难的体认,这就是他的精神支柱,支撑着他生存下去。
  一天晚上,面包房发生事故,吉姆佩尔回家发现妻子埃尔卡旁边躺着一个男人,他对自己说,“吉姆佩尔不会终生做一个笨蛋的。即使象吉姆佩尔这样的傻瓜,他的愚蠢也是有个限度。”“由于我有了烦恼和悲伤,全弗拉姆波尔镇的人都兴高采烈,但是我决心永远相信人家对我说的话。不相信又有什么好处?今天你不相信你的老婆,明天你就不会相信上帝。”
  上帝与天堂是文本中一再出现的词语,可以看出吉姆佩尔的对上帝的信仰,他四次向拉比请教,希望可以得到解答,而拉比清楚地告诉吉姆佩尔,“圣书上写着,做一生傻瓜也比作恶一小时强。你不是傻瓜,他们是傻瓜。因为使他的邻人感到羞辱的人,自己要失去天堂”。实际上拉比清晰看到吉姆佩尔所处的困境与矛盾,他的话语中更多的是宽慰与解释。但吉姆佩尔在内心纠结,“换一个人处在我的地位就要不告而别,不再回家。但是我却是忍受这种处境而一声不吭的人。”他宁愿把忍受屈辱当成一种磨砺,相信着自己的“上帝”。事实上,他的信仰已开始动摇,他在为自己寻找辩护的理由,说服自己继续相信妻子,相信上帝。
  情节发展中,吉姆佩尔对妻子的欺骗再也无法容忍。作者在一个细化的情节透露出吉姆佩尔的心迹转化。在第三部分中,作者描写了的自然环境,重点突出在“月光”上,“晚上,我盖好面让它发酵,带着我那一份面包和一小袋面粉,就向家里走去。月亮很圆,群星闪烁,不知道什么事使人感到毛骨悚然。”吉姆佩尔满怀希望地回去,但是惊惧不安。在他进入卧室时,“月光”见证着一切,“我悄悄地抬起门闩,走进屋去。埃尔卡睡得很熟。我瞧着婴儿的摇篮,百叶窗关着,但月亮光从裂缝里穿进来”,当他走进妻子床边发现她旁边睡着学徒时,“月光一下子没有了。房间里一片漆黑。我哆嗦着,我的牙齿直打战。”“月光”隐没了,吉姆佩尔也跌落到谷底。不难看出,文本中“月光”的变化正透露吉姆佩尔的心情转变,月光本是圣洁的象征物,而作者却故意以“圣洁”见证“污秽”,这种戏谑背后同时也表述着吉姆佩尔的信仰的动摇,吉姆佩尔在回家前就已有所察觉,表明他对妻子的怀疑其实自始至终都存在着,在事实没有完全表露之前,他都以信仰为依托来遏制自己的怀疑。
  如果说月光的变化只是信仰的动摇的征兆,那魔鬼的出现及劝告更使吉姆佩尔开始了对信仰的动摇。魔鬼对他说“全世界都欺骗你,所以你应该欺骗全世界了”“根本没有上帝”。吉姆佩尔听从魔鬼的话在面包中掺尿给村里人吃,以报复人们对他的愚弄与欺骗,事实上,魔鬼与上帝都是吉姆佩尔心中的念想,如果上帝代表的是他的信仰,那么魔鬼便是这种信仰的质疑。虽然上帝与魔鬼同为念想,魔鬼终于现身了,即使是在吉姆佩尔的梦里,而上帝却没有任何显现的痕迹,相对于在幕后不曾言语的上帝而言,魔鬼还是在台前。这可以表示着上帝在此时受到忽略,在吉姆佩尔内心的挣扎与动摇中,信仰已被置于背后。因为在经受如此多的折磨与愚弄,吉姆佩尔的信仰变得飘忽不定。一个人再怎么善良,在经历太多欺骗之后也会有所防备与警觉,一个人的信仰再如何坚定,在经受太多冲击之后也会有所怀疑与思考。而正是这些经历,同时也是摇摆的考验,让吉姆佩尔的信仰发生变化,但变化不是反叛,而是更为坚定地执著守护。无论接下来发生什么事,吉姆佩尔一直坚守着他的上帝,他的善良。这些考验吉姆佩尔经受住了,只能说扎根于他心中的信仰力量的强大。
  文本最后吉姆佩尔还是回到自己的初心,他最终走向虚幻,“那儿没有纠纷,没有嘲弄,没有欺骗。赞美上帝,在那儿,连吉姆佩尔都不会受欺骗”。“那儿”隐约透露出一丝忧伤的现实感受,它既表达了希望,也是对当下的不满与拒绝,他的憧憬是乐观的,这种乐观不是来自对现状的肯定,而是对当下的否定和对未来的肯定。在吉姆佩尔的社会里,他一直遭受着欺骗与愚弄,但他依然还是回归自己一直坚持的信仰。
  虚构是文学的中心,相对于现实世界而言,小说里吉姆佩尔所处的世界是虚幻的,而相对于吉姆佩尔追寻与信仰的虚幻世界,吉姆佩尔经历的世界又是现实的。伟大的小说家们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人们可以从中看出这一世界和经验世界的部分重合,但是从它的自我连贯的可理解性来说它又是一个与经验世界不同的独特的世界。在吉姆佩尔的世界中,寄寓着另一个世界,在现实即使遭受怎样的苦难,心灵的月亮依然存在,守卫这片纯洁,就在不断超越自己。辛格作品从来不乏信仰,他在探索人与上帝的关系的历程中,并没有彻底否定上帝。为了给迷失的犹太人一个精神依托,他把上帝变成了一个纯粹的精神信仰的存在。坚持这种信仰,会使人的灵魂变得崇高。而如果我们人人心中都坚持一个至高至善的信仰,并切实地践行这一信仰的话,那么人类在提升自身道德水平的同时,也就提高了整个世界的标准和水平。
  文学在任何时候都是为了特殊的目的而从生活中选择出来的东西。辛格以吉姆佩尔的生活展示自己的思考:在现实世界生活的人们,内心应当有另一个世界,坚守着对这个世界的构建,坚持着自身的信仰。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康夏清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金伟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