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品读“习语”,感悟生活

发布日期:2019-05-17 09:37:47 点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的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真实写照。以研究生活动党支部举办的“21天Plus”系列活动为契机,我参与到“21天读书计划”活动中。我深知,对新时代青年而言,读书学习是我们最坚硬的后盾和最信赖的武器——擎缨在手,定让苍龙俯首,是一件很“帅”的事情。每日一句“习语用典”让我受益颇深,它已经融入我的生活学习中。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晨曦初露,我已踏上那条走了千百遍的路。

身为齐鲁医院妇产科的一名规培住院医师,每日忙碌并充实:查房、换药、下医嘱、写病历、准备手术、上手术。临床工作不是一帆风顺,每天都和不同的患者相处,难免会产生误解与碰撞。“吾日三省吾身”,我常问自己距离心中的好医生还差多远,该怎么实现?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温故知新”,不断地学习让我对“习语用典”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我逐渐感受到总书记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深邃思考,感受到总书记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勇于担当的崇高精神。细细拜读后,我领悟到医学领域何尝不是这样?医生不仅是医院的医生,是社会的医生,更是人民大众的医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面对“千磨万击”,我们唯有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才能成为受人信赖的好医生。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那是从早七点开始忙碌的寻常一天,我清晰得记得最后一台手术病人由手术室转回病房是在晚八点半,值夜班的我正在医生办公室与病例和“困魔”做着斗争。听到病人回来,我第一时间去监护室交接病人。我发现病人口眼歪斜,说话支吾,疑似脑梗。然而家属认为是麻醉的原因,拒绝做不必要的检查,眉眼间透露着不信任。

那一刻我没有犹豫,也容不得我迟疑。我一边耐心地跟家属沟通,一边迅速联系到了神经内科大夫,通过检查发现患者出现急性脑梗塞,需要尽快进行介入手术治疗。辗转四个小时,手术完成。回到病房的时间是凌晨一点,一路上患者女儿哭着抓住我的手激动地表达着感谢。凌晨两点我再次去看望患者,患者语言能力已经逐渐恢复,眼角留着泪,艰难地说了一句“谢谢”。回到病房的我困意全无,家属的感激让我暖心,我更为自己的坚持“如释重负”。是医生的本能,是责任心,让我在那一刻没有丝毫犹豫退缩,患者战胜了死神,而我战胜了“心魔”。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生仅仅有一颗救死扶伤高贵的心,掌握一手精湛娴熟的手术技能是远远不够得,还要注重人文关怀。在平时与病人的接触中,我们绝不能吝啬我们的“安慰”,对于患者或者家属来说,它可能是阳光、是希望,是一剂最佳良方。总书记用简单的语言就可以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变得通俗易懂,我们为何不能通过温暖的语言与病人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呢?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漫漫山医六载,经历过生命诞生的欣喜,也悲痛于生离死别。彷徨时我闭上眼,总书记的教诲在脑海中闪现,原来那份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仍在,那颗愈发炙热的执着的心,引领我向着我的梦、向着中国梦迈出坚实的脚印。

【供稿单位:临床医学院    作者:郭玲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郭胜楠 谢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