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最好的告别》读后感

发布日期:2018-11-17 15:40:39 点击次数:

我的爷爷病了大半年了,原来精神焕发的他逐渐消瘦,后来八十斤都不到,每天靠着输液支持,胳膊上因为输液造成的淤青越来越多,他的抵抗力也越来越差。在与病魔斗争的日子里,爷爷忍着伤痛仍然很坚强、乐观,他看到我们很难过反而会安慰我们。我们去看望他,希望他早日康复。爷爷总是微笑着点点头,让我们放心。

有时爷爷的气力越来越弱,连去卫生间都很难了。家里人都劝他在床上解决,可爷爷一直是个很讲尊严的人,他都叫人扶着去卫生间大小便。家里的人只好按他的要求去做。后来用了一些进口的药物以后,渐渐地,爷爷的病情才有了一些好转,特别是能够吃一些东西以后,他的身体才慢慢向好的方向恢复。

自己家里出现了重病人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作为亲人面对疾病时的无奈、伤心与抉择时的彷徨。我不禁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本书——《最好的告别》。

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该做些什么?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人缺乏思考,甚至是躲避思索的。等真正无法回避的时候,只好把病人送进医院,把亲人的命运给医院、医生和护士。

看完了《最好的告别》,大家会有一些新的认识,书本也会带给我们一些新的思索。

作者葛文德是美国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他用丰富的外科医生的经验、大量关于人的生死的故事、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一个我们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话题——衰老与死亡。作者揭示了医学界对末期病人的不当处置,提出了"善终服务"、"辅助生活"、"生前预嘱"等一系列全新的理念,给了我非常大的启迪。

《最后的告别》告诉我们,医疗尽管在科技手段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当今世界,人类仍有很多疾病难以治愈,人们仍要面对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折磨,我们的医疗手段仍有其局限性,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如果一味地争取生命的延续,而不顾生命的质量,却失去了拯救生命的本来目的。医生在大多数时候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延长患者的生命,但医疗救助的目的应该是让人回归有意义和有质量的生活,如果这些都无法做到,那么选择适时的放弃却能够得到最终的宁静。

作者提出的"善终服务"的概念,和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的"舒缓医疗"有着相似之处:对即将走到人生终点的病人,不再以治愈疾病为目的,而是专注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并帮助他们的家庭一起面对这个时期的困难。维护生命,以平常心对待,不加速也不延缓死亡。治疗过程中,以减轻病人痛苦为出发点,为病人提供心理上、身体上、社会上、精神上的支持。

当前,却存在很多治疗上的认识误区。许多饱受疾病困扰的人,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不能自理,却依然被过度治疗。病人子女为了自己良心的安慰,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医疗资源进行着毫无意义的治疗,病人受尽了折磨保存了生命,却失去了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亲人生病,当然要竭尽全力为他们治疗,但是如果濒临死亡的边缘,治疗已经没有意义,那么也许可以试一试舒缓医疗,注重心灵的安慰和精神的支持,在家里营造一个舒服、愉悦的氛围,默默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也许有人会说,作为子女,没有为父母做最后一刻的治疗和更多的争取是一生的遗憾。是的,父母的衰老和疾病,直至最后的死亡,无论以何种方式结束,都是一种遗憾和无法言语的悲恸。我们能做的是:在他们还健在的时候,竭尽所能、毫无保留地爱他们,就像他们曾经也那样爱我们一样。在他们要离开的时候,接受这个过程,维护生命最后的尊严和价值,按他们的意愿选择离去的方式,在心里默默地祝福。

看书的时候,读者会被作者所描述的社会现实深深打动,疾病与死亡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的问题,如何正确理解和看待它们,也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习的功课。我们要开始练习、慢慢练习,练习面对死亡的态度,正如《沉思录》中说的:“满意地结束你的旅行,就像一颗橄榄成熟时掉落一样,感激产生它的自然,谢谢它生于其上的树木。”

【供稿单位:管理学院    作者:赵文妍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王浩铭 谢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