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发布日期:2018-06-10 10:56:03 点击次数:

每位同学都经历过青涩的少年时期,那时的我们之中有很多人都幼稚地相信:有时感情不外露就代表着成熟,于是感动的时候强忍泪水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是在这三天里,我没有像少年时期一样压抑感情,我的心中不止一次地被感动过——从最细微的心中涌过一丝暖流;到赞叹感慨时胸腔中忽悠的热血奔流;再到毫不顾及形象脸上的涕泗横流——这三天里,我都经历过。

所以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便是感动的力量。

我相信只要是参加培训的同学都会与我有同样的感受,尤其是在刘剑波书记给大家展示弹唱《苔》这首小诗的时候——“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但且不论大学的学生;就是一个五岁小孩都会背诵这首诗。但惭愧的讲,在背这首诗的过程,我从没被感动过。但当那孩子的如清泉碎玉、黄莺出谷声音传出来的时候,战栗如电流般瞬间传递到我的每一寸肌肤。待到大家合唱到“溪流汇成海,梦站成山脉,风一来花自然会开”的时候,我的眼泪已经不受控制夺眶而出。

今天之前的我,常常被恢宏大气,波澜壮阔的历史所感染,所打动。但我这次所感动的,却是被历史洪流长期裹挟和隐没的一个平凡的、具体的、柔弱的个体,但这个个体却显得如此珍贵,如此感人至深。

这首诗的作者是袁枚,袁枚非常注重性灵——我知道,我辈中有很多人是理想主义者,在古代那便是性情中人。我知道有很多人因为一时的理想与热血,选择了支教这份责任与使命。但我不知道的是,我们中会有多少人会在将来的一年中与星星点点却绚烂无比的苔相逢,抑或是我们自己也逐渐归藏于苔中——我们只是华夏无数志愿者中的一员,我们中有很多人生来便是普普通通,就像角落里的苔,那么渺小,那么毫不起眼。我们只能在最偏僻荒远、无人问津的角落,去绽放只有自己能看到的、生命中最珍贵最美丽的青春之花。

我们或许会支教半途迷失了自己,开始自我怀疑。气馁、后悔,甚至是选择放弃。但若是我,我会在做决定前的最后一刻,再唱一遍这支歌,再背一遍这首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无论最后放弃与否,这首诗都是献给我们韶华和生命的,最好的慰藉和最高的礼赞。

清华大学的白浩浩学长曾说,支教不能仅仅靠诗和远方。诚然,只依靠心中的幻想和憧憬的话很容易被现实所挫败。白学长面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后来我想了想,其实“志愿”两字可以拆分成四部分,即“士心”和“原心”。原心其实便是初心,但是士心是什么,我相信每个人在未来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我自己所思考的答案,来源于孟子的一句话: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我们志愿者被比作很多事物,我们可以是照亮黛夜的星火,我们可以是卑微但灿烂的青苔,我们同样也可以使一点浩然气。虽然每个人的力量毫不起眼,但是可以给九州河山带去千里快哉风,去暖开漫山遍野的花和苔。

把诗带回现实之中,让我们用双手去触摸那一个个有温度的灵魂。这样收获的感动,或许可以成为照亮我们心中黑暗的一丝火光——感动是种力量,我们正是因为这种力量,才能坚持走完凭借初心选择的道路;正是因为这种力量,我们才能坚守浩然之气带来的正义;也正是因为感动这种力量,我们才会睁大眼睛,认真的审视我们身边出现的每一个生命。

所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供稿单位:尼山学堂    作者:刘润枫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鸿儒 莉荔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