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读书有感

发布日期:2018-02-26 12:28:27 点击次数:

今天下午,我读完了东野圭吾的《放学后》。上大学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现自己好像没有怎么认真读过课外书,碎片化的信息阅读让人越来越难以专注于某些东西,一些写的比较考究的书籍想要坚持读完更是困难。

有个高中认识的朋友在我每次生日时都会送一本书,第一次是《祈祷落幕时》,第二次就是我刚刚读完的《放学后》。她喜欢东野圭吾,并且相信我也会喜欢。事实证明,她是对的。

说起礼物,还真是让我感觉有点莫名的好笑。不知道因为什么,身边的朋友总是觉得我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于是送礼物必定送书,上大学后书收到了好多本,但看完的只不过就这两本。

大抵是因为悬疑的题材让我看了之后便手不释卷,也许是因为阅读的时间恰好是在寒假。这两本书都是我在寒假里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读完的。

从前,包括小时候,我不喜欢一口气把一本书读完,因为我是那种不愿意读第二遍的人。有次我去小学同学家玩,他给我看了他满抽屉的书,并且告诉我说他都是很快读完一遍然后过段时间没书看了就会再看一遍。我做不到这个,大抵是性格所致。无论是书籍、电视剧、电影,二刷于我而言都是鲜有的事情,我觉得重温有时候是件无趣的事,只有当自己极度无聊的时候才会去做,除非那个东西自己非常喜欢,才会主动选择重温,愿意花费时间再重新感受一遍所有的起承转合。我一直认为,人生中所遇到的大多数东西其实并没有那么珍贵,当然也没有珍贵到要花费时间去重温的程度,正如我们曾经以为无法释怀的人和事,往往也在不知不觉中最后还是放下了。

越长越大,专注地阅读变得越来越困难,很多书都是今天看完几页,打算明天继续,结果第二天就把这事抛到脑后了。所以,能快速地把东野圭吾的书看完,一方面因为急于寻找答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担心自己无法坚持完成。

写到这里又想到一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很多事情成年人并非做不好,而是因为心太急。

十八岁后,基本告别了高中,手头的时间变得宽裕,想要发展自己的一些兴趣爱好,可是这时候却突然发现,买来的吉他没练几次就蒙了灰,墨水和毛笔用了两次放在墙角没再动过,还有在书店里兴致勃勃买回的书,没看几页也丢下了。

很多成年人很相信速成这件事,比如多少天速成吉他,多少天快速练出一笔好字,可事实证明,很难。凡是抱有这样心理的人,大多都是不愿花时间付出的人,而既不愿意花时间也不愿意努力,肯定是什么也做不出来的。所以,快速的阅读让我少了很多思考的可能,但尽管如此,读完东野圭吾的一本书,还是有一种余味盎然的感觉。

刚刚过去的2017年,我看过《东方快车谋杀案》,也看过《看不见的客人》,推理之中也有感动,人性的丑恶和善良在选择面前暴露无遗,但看那些东西和看东野圭吾的小说所留给我的感觉却是完全不同的。 东野圭吾总能精准地找到人性的脉搏,层层悬疑的导火索往往是一个直击脆弱人性的痛点。它像是一个小小的核弹,但是总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单纯的推理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那就像数学书上枯燥的公式定理一样,推理幕后的温情往往是最精彩的所在。读东野圭吾,到最后总会让人感觉怅然若失,即使是施害人,也让人恨不起来,因为施害人往往也是曾经的受害者。弱者的反抗即使有罪,却也往往会让人深觉怜悯。

总觉得,推理是对人性的拿捏,人性的优劣往往是相对而言的,因此探索人性和感悟人性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这种有趣怕只有在阅读中才能找到。生活总是有得有失,但自己别忘了把失去的找回来,告诉自己找回曾经阅读的感觉。

【供稿单位:管理学院    作者:朱海军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孟楚 亭亭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