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高教视野 > 正文

怎样给大学排名才科学

发布日期:2011-12-22 09:49:42 点击次数:

  本期嘉宾:李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姜晨怡(本报记者)冯志云(本报实习生)

  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日前发布了2011-2012年世界大学排名,成为各界人士对世界大学进行对比时参考的黄金标准。除了受到学术机构、大学、学生、家长、雇主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还参照该排名来适时调整教育制度及政策。
  每到大学排名发布之时,大家都会关注我国的大学排名以及排名变化。有高校教授称:“我们不在意大学排名,因为这本身没有意义。”情况真的是这样吗?这是为什么?大学排名表都有哪些衡量标准?这样衡量大学排名是否科学?衡量能衡量出高效的科研水平吗?我国的大学和世界顶尖大学究竟差在哪儿?

  
现状:没有排行榜能准确反映大学本质特征

  主持人:现在的大学排名都是用的什么标准?您认为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即普适性指标?
  李越:现在大学排名大部分用的是主观加客观的标准来进行评定,也有基本采用客观指标来排行的。目前还没有人能够找得到真正衡量大学本质的标准并将它表达出来。主观评价用得比较多的是声誉调查,用这样一种比较主观的手段来确立一个大学的品质。总体上说,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大家公认的、没有疑议的大学评价标准。
  现在比较著名的大学排行榜,包括上海交大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世界最佳大学排名和《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世界大学排名等,除了上海交大的排行榜全部是用的客观的数据,它只是把不同的数据赋予了不同的权重,这实际上也是带有一定的主观 性质的。其他的排行榜都用了像声誉调查、雇主评议等主观性的指标。
  目前还没有人能找到准确反映大学本质特征的标准,很多排行榜都是从某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的品质或绩效,都不是一种完整或准确的反映。更何况还存在像资料收集不全、调研抽样样本不够广泛或者不够准确等技术上的问题,但是即使我们把这些做的很完善,至少在目前不存在一个大家公认的统一的标准。

  
问题:排行榜大多“王婆卖瓜” 缺乏真正的科学性

  主持人:应该怎样看待大学排名?
  李越:大学排行不是一个坏事,但是我们要怎么应用大学排行,或者说看待大学排行当中给我们提供的一些有用信息,我觉得这是我们需要加强的。现在的大学排行榜的制作者也在有意模糊排行榜的目的和价值判断标准。
  上海交大的排行榜就明确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学术排行,没有包括大学的整个功能性的排行。那么人们认为学术排行就代表了大学所有功能性的排行,然后扩展成整个大学的排行。《泰晤士报》试图做整个大学功能的排行,但现在我们还没有这样的能得到广泛认可的排行榜。
  我认为,大学排行榜的制作者应该把自己的目的和手段公开,而且应当对自己的测量手段和测量误差有所估计。但是现在事实上很多做大学排行榜的人可以公布自己的排行方法,但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测量误差有多大。
  大学排行榜本身是有价值判断在的,包括大学的功能、大学的性质,但是价值判断本身在不同的价值选择的基础上起点就不同,我觉得做大学排行榜的人应该公开宣称你是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大学排行榜,在什么样的价值判断的前提下做的这个排行。而且最好的是大学排行榜自己应该对自己的测量结果有个误差的判断。而现在的大学排行榜大都“王婆卖瓜”,都宣称自己是科学的,实际上距离真正的科学我认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建议:根据大学的不同功能需求来排名

  主持人:您认为哪一部分指标最重要?这部分指标反映了什么?
  李越:我觉得这是一个仁者见仁的事情,就像有人觉得橘子好,有人觉得苹果好。大学本身的目标功能就很多样化,有人觉得大学这一方面的功能重要,有人觉得大学另一方面的功能重要,可根据大学不同的功能需求来进行排名。当然有一个是基本的,就是大学的相对的好和坏的一些基础水准。上海交大排行榜最初是从寻找大学间差距的角度来做的大学学术排行,后来被人们就广泛应用成了大学绝对水平的排行,这里面有个认知上的误差。
  主持人:大学排行榜的排名指标有没有给我国现在的大学发展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
  李越:可以借鉴的东西很多,实际上很多大学排行榜都关注的是学术性的研究。而对人才培养,也不能说不关注,但人才培养往往是历史性的,比如培养了多少杰出人才,但是现实性的东西往往很少关注,因为人才培养是个长周期的事情。因此大学排行中对人才培养看的是大学多少年累积的结果,而不是现在努力的状况。所以人才培养的参考价值是一个长期的参考价值。学术评价相对也有时间滞后性,但它相对比较及时地评判了一个大学的学术产出。从这个角度能够很显而易见地看出我们的现状和差距。这可以为我们的努力提供一个方向,但是要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所有大学就要围绕着这些指标来转。比如说一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好,可能是某一方面不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要加强某个方面,其他方面同样要加强。

【供稿单位:《科技日报》2011年11月18日    作者:姜晨怡 冯志云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丹悦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