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高教视野 > 正文

北大校长林建华:教育要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

发布日期:2015-05-06 10:04:25 点击次数:

    2月15日,北京大学召开全校教师干部大会,原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就任北京大学新一任校长。林建华1978年进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先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86年起在北大任教,直至2010年赴重庆大学任校长。
    新任校长的到来受到学校师生的广泛关注。近日,这位“老北大”在回到母校两个月后,从繁忙的校务工作中专程抽出时间,接受了北大官微记者的专访。

\
(林校长在书桌旁处理公务)

    记者(以下简称“记”):林校长您好,您曾在北大学习生活过三十多年,此次作为新任校长重返燕园,阔别多年,您觉得这里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哪些没有改变呢?
    林校长(以下简称“林”):学校变化很大,特别是我们的校园变得更美了。我天天上班都能看到未名湖和后湖,水系改造得很好。我想变化的更多是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而很多是不变的——学生的精神状态还像过去那样,充满了激情、热情,我们老师还是像过去一样对学生那么关注,对学术那么热忱,我想这都是我们应该坚持的。

鼓励课外锻炼 强调管理职责

    记:作为校长,要处理繁多的管理事务,您每天怎样安排工作、锻炼和休息的时间?您既是管理者,也是一名学者,这两个身份之间的关系怎么处理?
    林:的确,因为刚回到学校,事情比较多,早晨就起得比较早。每天大概六点多钟起床,吃完早饭后要先到实验室工作一个小时左右,再来到办公室工作,处理一天的事务。我也有固定的“锻炼项目”,主要是在校园里散步,每天晚上要出来走一小时左右,那个时候在校园里面能看到很多同学在锻炼、在活动,这个氛围还是非常好的。

\
(林校长的一天)

    说到课外活动,原先花很多时间精力做科学研究,可能其他兴趣爱好就比较少了,主要关心学术,但是我希望大家别学我(笑)。在学术之余,还是要拓展爱好,多读书,也多活动活动。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通常是在下午四点半左右下楼到宿舍区打排球、羽毛球,那时候体育设施不完善,同学们都在宿舍区活动,但是热情很高。相对师生人数而言,我们的体育设施仍然不是那么充足,仍然在完善当中,但我觉得大家还是有必要随时随地参加体育锻炼。坚持下来,你会觉得一天的精力都会非常充沛。所以现在的同学们不要总趴在电脑前,也不要老是呆在屋子里头看书,要走到户外,多做一些活动。

\
(林校长在“北大体育之夜”活动中与师生互动)

    关于做管理,这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同时作为科研工作者,我觉得科学的素养和思维习惯是对于管理者也很有意义。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既要有优秀的科学家,也要有优秀的管理者。特别是大学的管理工作,职业化很强,于学校来讲也至关重要,不光是校长应该集中精力,各个学院的院长、书记、系主任还有各个部门的首要责任人都需要全力以赴。作为管理者,我们要承担起对同学、对老师的一份责任。所以在这里我希望我们从事管理的同志,不论学术工作有多重,一定也要把管理工作重点兼顾好。

谈曾工作过的两所学校:
优秀的文化传统值得借鉴学习

    记:您也先后在重庆大学和浙江大学工作,这是两所优秀的学府,它们有哪些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林:我在四年里走了这两所学校,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传统。北大的传统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学术氛围比较宽松,这种文化对学生和老师的成长发展总体是好的,有利于让师生充分发挥潜力。
    其实大学最根本的价值在于把所有师生,也即每个个体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因为大学本质上是非常个性化的。比如我们倡导同学努力学习,但是不能强迫你、逼着你去学习,学习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老师也是一样,你可以要求他做学术,但是不能逼着他做。大学与工厂不同,工厂可以计件,完成多少给多少钱,但是大学是不能这样做的。我觉得北大具有真正优秀的大学文化,我们应当感到自豪。
    当然,其他学校也有他们优秀的文化。像重庆大学的校训是“耐劳苦,尚简朴,勤学业,爱国家”,这是1929年建校时的校训,我觉得北大要学习重大这种简单朴实的文化和作风。
    浙江大学的校训是“求是创新”。浙大是非常优秀的学校,为我们国家科学技术做了很多贡献。它的文化是非常求新的,并且一方面遵守规则,一方面勇于开拓创新,这种教育理念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既要有学术、管理上的创新,
也要保持我们的优良传统”
\
(林校长“守正创新”报告PPT首页)

    记:您也先后在重庆大学和浙江大学工作,这是两所优秀的学府,它们有哪些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林:关于“创新”,我们人类每天都在前进、在探索、在创新。人要创新,社会要创新,我们作为一所学校也必须要创新。而“守正”呢,作为一个学校来讲,我们要珍惜我们的传统,珍惜教育规律所规定的基本原则,所以我觉得这次讲的守正创新就是要鼓励创新,也要坚持一些基本原则和精神传统。
    其实大学在本质上是很传统的、甚至有一定保守性的机构。因此,必须要坚持住自己的传统,这些东西是保守的,是不能够在任何时候动摇的。实际上我们所说的改革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我们传统的回归,我们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强调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发扬不被功利所影响所侵蚀的传统。作为一所大学,既要有学术、管理上的创新,也要保持我们的优良传统。这篇报告的主要意思也就是这个,是说在强调创新的同时,不能忘记传统和基础。

\
(采访现场师生对话)

“北大的特点不是职业教育,最大优势在基础学科。”“要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文化。”
 

    记:您主要做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近些年是否注意到本科招生时的一个现象:基础学科如理化生、文史哲等专业时常遇冷,经管类专业和通常意义上的“应用型”专业比较热门,北大有关院系的一些同学有时也会对就业等问题比较迷茫,对此您想对考生、家长以及我们学校的同学们说些什么?
    林:我觉得北大的特点并不是职业教育,我们最大的优势恰在基础学科。在北大,就应该拓展视野,拓展知识面,抓住一切机会真正去理解社会,也真正找到自我,理解你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弱点,有一个全面而不断深入的认识。
    人不论在什么岗位上,关键是整体素质怎么样。当然专业在一开始是有一些用,但是从长远来说,专业就不是那么重要。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人才,最好的路正是学一个基础学科,把基础打牢,这样你的选择面其实会非常宽、非常大。
    比如你学了化学,把化学基础打牢之后还可以从事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数学也是这样,还有像人文学科如历史学、哲学、文学等。历史专业所学习的是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历史学所赋予个人独特的精神价值是“技术型”学科不大具备的,它所培养的观察视角对处理很多问题有帮助。再如哲学培养人的思辨力和逻辑性,让你不会被一时一事和眼前的现象所蒙蔽。所以我希望大家要有更大的志向,着眼未来,要真正在本科阶段把基础打牢。
    记:我们在采访前在网络上面向同学征集了意见,一些同学讲自己在医学部、深研院,与本部在地理上有距离,在文化情感上也有些“不平衡”。我们该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林:我不太清楚大家这个“不平衡”是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以医学为例,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类似于工程师的教育,它的训练和我们其他学科的通识导向不太一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本部的学生和医学部的学生在对校园文化的感受认知上总是会有差别。
    可能大家比较有看法的是我们的校区,在北京有本部、医学部,还有深圳研究生院在广东深圳。不同的校区,环境、氛围会有差别。我想从学校长远来说,要做的事情是努力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水平和校园文化丰富性。学校最近也在研讨进一步提升深圳研究生院管理水平和学术水准的可行性方案。
    而在文化情感上,我相信这些分部将来也还是会有很大的不同和差别。无论哪个校区,都是北京大学的一部分,都要秉持北大百年来基本的价值、文化还有学术要求和水准。不要因为在本部的时间短,就有懊丧的情绪,因为你就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只是北京大学的文化应该是更加多样的,应该是一个共同体系下的多样化文化环境。
    记:在新任期,您有怎样的愿景?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笑)。其实现在中国高等教育正处在非常关键的阶段,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需要一批优秀人才引领发展,北京大学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所以从我自己来讲,我觉得有几个方面要继续努力:
    一个是教育改革,要继续推动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我们要传达给学生一个信息,教育不是单方面的,必须激发学生心灵的潜力。所以在我们的教育中,老师要努力,学生也要努力,真正把内心对知识、对未来的渴望激发出来。
   另外一方面,我们正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当中,实际上真正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还要看老师和同学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我想,大家应该着眼于学术上最重要的事情、最前沿的事情,也要思考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要有这种精神和准备,现在或者未来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出我们的力量,这是北大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供稿单位:北京大学微信平台 北京大学招生办    作者:文/潘驿炜、宋子节、宋爽 图/陈矿、董启飞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皓文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