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日记 > 正文

教职工

文学院党委副书记 王萌

王萌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20日 08:40 点击次数:

前几天,在办公室值班,突然电话响了起来,一个女孩子找她的辅导员,语气有些着急。我简单问了几句,她很信任地跟我诉说了她的焦虑:对于学业缺乏信心,觉得未来不可掌控。我堂而皇之地在电话里给她讲了一通大道理,好像起到了一点作用。等到我俩都满意地挂了电话之后,我忽然意识到,我其实不也一直处在焦虑之中吗?

张爱玲在一篇文章里说,她很喜欢《诗经·柏舟》里的一句譬喻“如匪浣衣”。她说,她写的悲哀并不能引人痛痛快快地哭一场,而是一种雍塞的、杂乱不洁的忧伤,“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好像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处处都充满了这种虱虫满身的咬啮性的烦恼,困在现实的牢笼里,以至于“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六月,又是毕业生离校的季节。回头梳理一下跟自己学生相处的近三年时光,心里感觉更焦虑了:自己的提升太少,一直没能带给学生更有价值的东西。他们面临的难题,我也一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而且好像比他们更困惑。

其实,我的焦虑很多时候源自你们——我的学生:一直没能实现我想要达到的那种师生状态。它应该是回归到原来的教育传统,一种互生共荣、同心若金、攻错若石、亦师亦友的关系。可是,直到今天,你们快要毕业离校了,我仍然觉得跟很多同学有隔阂,没有能够很好地走到你们心里,去跟你们一起走过更好的大学生活。就像杜院长在你们毕业聚餐上说的,没有把最好的给你们,感觉有些对不住大家。

焦虑有时也源于前后的矛盾和心理的错位。前一分钟解答大家的问题,发现发到群里的通知,不少人连看都不看,急得脑仁疼,后面又赶紧打电话告诉她具体的做法和流程。前些天还在想,这群孩子给我惹了这么多麻烦,他们啥时候才毕业啊?可是,现在却默默倒数着你们离校的日子,还没离开就开始想念了。

学中文的人其实早在文学作品中见惯了悲欢离合,深谙“天地,万物之逆旅;光阴,百代之过客”的道理,明了盛席华宴终散场的缘分匆匆。可是,古人那么多美丽的诗句,动人的情感,不都是从离别的伤感生发出来的吗?谁又能真正做到彻悟而无所萦怀呢?

成长,本来就是与自己和世界的不断舍离。毕业,意味着你们获得了足够的能力去打破过去的束缚。这应该是作为辅导员的我最开心的事情,就像我父亲一直告诉我的,学生都比你强才是对一个老师最好的奖赏。

临别之际,我也并没有多情的诗句、无暇的白璧和消愁的美酒,也不再絮絮叨叨那些你们不愿意听的大道理了。如果说还有特别想完成的心愿的话,我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都能不那么焦虑,轻松愉快地面对挑战和困难。当然,我的焦虑症已经很严重了,我也在对抗它的过程中,所以谈不到有什么好的建议,只是想说说我浅显的抗争经验。

首先,得像写文章一样,立意高远。你的人生和你面对的世界,都是需要你独立完成的一篇大文章,你没有一个好的顶层设计,无法行稳致远,首尾一贯。就拿大家身边的榜样杜院长来说,他认为要成为一个在业界有影响力的学者,最少要有三根柱子来支撑,一是一本教材,二是一本专著,三是一本论文集。这三根柱子根基越牢,就越容易架海擎天。但是,你得为了这个目标,坐穿冷板凳,不惟利,不唯上,不媚俗地做学问。西汉的辕固生讥刺后来为相的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正是此意。做学问如此,做其它的事情也是如此,你要从更长远的角度来做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东西。

其次,要寻求内心的宁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要做到可能得需要很多年的修炼和天生的慧根吧。马克思说,宗教思维就是要求得灵魂之安。往圣先贤也告诉我们要用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读书应该算一种方法吧,好的文章可以让你忘记一些利欲羁绊,“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乍可百年无称意,难教一日不吟诗”、张爱玲说“一读《红楼》,百病全消”等等。甚至读书也要挑日子,“刚日读经,柔日读史”。精神亢奋的时候读经,其中的微言大义会让你淡泊平和;觉得情绪不振时多读史书,就会激发你的雄心壮志。当然,读书只是一种方法。你可以选择美术、音乐、篮球、拳击等等其他健康的项目作为灵魂安放的港湾。

第三,要建立自身内外的秩序。“英雄到老皆归佛,宿将还山不论兵”,这还是自身寻求的一种动态的平衡吧。其实,最重要的是你自身秩序层级的建立。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我一直认同儒家从身边的人和事做起的理念,做好人,做好事,然后由己及人,推人及物,最后达到“民胞物与”的境界。这样的秩序观要求你首先要有生活的智慧,“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有全身心投入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的热情和修养。秩序是层进式的,家国天下,见自己见天下见众生,其实讲的是一回事。我的理解是,建立一种由内而外的整洁秩序(儒家说内圣外王或者内明外用等),你在这个世界上就永远对别人有价值有意义。你的人生不论到了什么样的绝境,都不会只是一片黑暗,仍然会有出路和光明。伟大如孔子,有退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狂傲如李白,不执念,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全才如辛弃疾,不纠结,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邻种树书。

说了半天好像也解决不了大家的实际问题,该焦虑的还会继续焦虑。或者这篇文章的作用在于让大家知道,每个人都会处于焦虑中,当你再焦虑的时候,想一想别人也同样很焦躁,你并不孤单。周围的人也都在咬紧牙关,负重前行,你无所推脱。

试着把自己的这种心情攒成几句话,大家作相逢一笑则可。

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枕山海魂梦离。

山蕴苍梧琅玕实,

海尽灵蛇紫云霓。

金闺群彦作霖雨,

静卧乐处得耕犁。

却看夫子愁何在,

会送夔龙集凤池。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教职工 王萌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郭胜楠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