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复杂检索

视点首页 > 学术预告 > 正文

新杏坛:生成式大语言模型与人类自然语言生成的不同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20日 13:57 点击次数:

时间 4月23日(星期二)14:00 地点 中心校区知新楼A606
本站讯 讲座时间 2024-04-23 14:00:00

一、讲座题目

生成式大语言模型与人类自然语言生成的不同

二、主讲人

杨亦鸣 教授

三、讲座时间

2024年4月23日(星期二)14:00

四、讲座地点

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A606

五、主讲人简介

杨亦鸣,江苏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2011计划语言能力部省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语言科学》主编;研究兴趣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主要学术兼职为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暨神经语言学分会创会理事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社科基金语言学科评审组成员,科技部信息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评审专家,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交叉领域类)验收考核组组长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先后在PNAS、《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两百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

六、讲座简介

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LLM)是指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构成的具有巨大规模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不同于以往自然语言处理模型需要依赖标注大数据,大语言模型克服了一些技术瓶颈,仅需要少量微调就能表现出超强的学习迁移能力,不仅可以生产高质量的文本,执行翻译、编程、创作等多样化的任务,语言的正确率和答案的准确率也达到了新高度,与人类自然语言相媲美。然而,大语言模型的问题让人们不禁产生怀疑:大语言模型真的理解人类语言吗?本演讲分析了大语言模型与人类语言在语言学习(习得)机制和加工机制方面的差异,提出大语言模型与人类自然语言存在本质的不同,指出人脑“预装”的语言机制是大语言模型难以超越人类语言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大语言模型发展与革新的一种可能路径。

七、主持人

岳立静 教授



【作者:刘华宁    来自:文学院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谢婷婷 陈诗榕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