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复杂检索

视点首页 > 学术预告 > 正文

“新杏坛”:Writing-mediated Cross-border Communication Face-to-face:From Sinitic Brush-talk to Pen-assisted Conversation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25日 18:24 点击次数:

时间 4月28日(星期五) 15:00-16:30 地点 线上线下相结合
本站讯 讲座时间 2023-04-28 15:00:00

一、讲座题目

Writing-mediated Cross-border Communication Face-to-face:From Sinitic Brush-talk to Pen-assisted Conversation (跨国笔杆面谈──从汉文笔谈讲到笔佐交流)

二、主讲人

李楚成 教授

三、主讲人简介

李楚成,1982年英语本科一级荣誉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先后于法国和德国完成硕士(1984应用语言学)及博士(1991语言学)课程。学术著作语言则以英语为主。研究兴趣范围甚广:中英对比语言学、英语学习者的困难及改错策略、世界英语、中国英语、香港英语、语码转换(混用)、双语教育、香港语言教育政策、粤语作为外语的学习与运用、南亚裔人士对书面汉语的需求、及东亚汉字文化圈中数百年间之跨境汉文笔谈现象。

四、讲座简介

汉字大都会泛指今日中国、韩国、日本、越南四地。明清时期,此四地流行一种以书写汉字为主体之交谈方式,史称「汉文笔谈」。身处异国的东亚士人,言语不通,却可以汉文笔谈克服沟通障碍。文艺复兴时期(14-17世纪),耶稣会会士来华传教,观察到这现象,就把这想法带回欧洲──东亚诸国虽言语不通,但文人儒生皆可以手书汉字交谈,透过视觉模式来传播思想、互动交流,造就出一个「无须翻译的东亚世界」。这便是「文言传意神话」的由来。报告先以中、朝、日、越、琉文人笔谈唱和之历史文献为例,然后(一)概述这文言传意神话之历史渊源及造就汉文笔谈之物质条件;(二)阐明汉文构词孤立简单、汉字表意为主表音为辅、放诸四海字义一致性高之特性,如何让东亚儒生习得汉文;(三)说明「缄默交谈」可通过语音相互主体性来解释(phonetic inter-subjectivity,即必须以听觉模式运作静默读写之協作动力)。

五、主持人

岳立静 教授

六、讲座时间

2023年4月28日(星期五)15:00

七、讲座地点

会议室:知新楼A620

腾讯会议


【作者:冯雅馨    来自:文学院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王亦婷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