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陈巍教授谈直接社会知觉中的“直接”要义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28日 09:24 点击次数:

[本站讯]12月21日,哲社学院第154期分析哲学论坛在中心校区举行,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陈巍教授作了题为“如何理解直接社会知觉中的‘直接’要义”的学术报告。哲社学院副院长王华平教授主持报告会。

陈巍教授首先从多方面介绍了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的前沿进展,尤其是关于镜像神经元方面的研究,并揭示了这些研究如何能够辅助我们研究直接社会知觉的问题。陈巍教授阐述了两种关于直接社会知觉(DSP)中“直接”要义的回应。一种是紧缩论的他心理解,这种理解是为了某些理解“他心”的现象寻觅“直接”的最小化条件。该解释认为,“直接”是具有程度的概念,这一程度取决于“紧缩”的程度。第二种是心灵的构成观,这一观点认为,心灵是一个混合的实体,包括内在的、体验的部分和外在的、行为的部分,二者是一个整体。这种解释认为心灵和行为之间不存在本体论鸿沟,看见了这些行为,不是看见了他人心灵内部状态活动引发的因果产物,而是直接看见了他人心灵的一部分。陈巍教授通过列举化身博士以及按动开关等行为分析的例子,并举出认知神经科学的前沿实验成果,形象地说明了这两种策略的解释方法,提出后者相较于前者的优点和所能提供的一些方法论上的便利,认为后者至少可以解释心灵在直接社会知觉中产生的一部分问题。在问答环节,教师和学生们主要针对“直接”的含义以及两种解释策略的可靠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陈巍,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博士,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博士后,香港教育大学(EdUHK)心理学系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哲学与实验社会认知心理学。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浙江省社科联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育计划(理论心理学)。近年来先后在Bra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Annals of Psychology、《心理学报》、《科学通报》、《哲学动态》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SSCI检索8篇,CSSCI/CSCD检索6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引17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5部。独立获浙江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特别资助、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项目多项。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魏上卿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张名轩 刘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