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话 谈体会 ∣ 张路园:“七一”重要讲话融入“纲要”课的三个层面

发布日期:2021-08-19 浏览量: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程,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又造就了新的历史辉煌。可以说,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更是一本关于党史的高度浓缩的历史教科书。不仅全面回顾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而且系统总结了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经验,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吹响号角、举旗定向。其中,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研究,同时要将学习与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学生所喜爱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课堂、进头脑。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了解今天的中国,必须要懂得历史的中国,尤其是要懂得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苦难,以及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走出苦难、走向辉煌的探索与选择,懂得中国共产党前仆后继、持续奋斗,守初心担使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征途。可以说,“纲要”课是理解今天党情、国情的一把钥匙,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道路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要让这把钥匙切实发挥功能,首先要让这把钥匙打开史实之门。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评论等要素所构成的史料、史实,纷繁复杂。需要我们在秉持实事求是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取舍,如何展开讲述。如果在教学中过分关注一些历史事件的细枝末节,或者是偏重于讲历史奇闻或趣事,而忽略历史整体性的阐述,那么教学内容不免会有“碎片化”的倾向,影响学生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总体把握,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中国人民的梦想和努力奋斗的目标。在很多仁人志士一次次的求索和失败下,中国共产党承接了这一历史使命,并以自身的先进性成功回应了这一时代课题。因此,在“纲要”课教学中,我们要紧紧围绕近代以来摆在国人面前的核心议题而展开,惟其如此,才能形成对历史整体性的把握,才能明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及其所作出的历史成就与历史贡献。可以说, “1个主题”是打开史实之门的关键。

其次,要让这把钥匙打开规律之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学习历史,不是猎奇,不是看故事,而是“述往思来”。“纲要”课正是要在阐述历史事实的同时,侧重于用历史事实阐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经验启示,尤其是要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核心主题,讲清楚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比较视野,如国共两党面对同样的时代课题时各自的回应方式等,来呈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讲清楚不同政党或阶级的作为不同,其背后是“初心与选择”的差异。中国共产党鲜明的人民立场与勇于自我革命精神,使学生自觉摒弃偶然的、成王败寇的历史观,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不是机缘巧合的偶然,而是历史演进的必然。

再次,要让这把钥匙打开信念与行动之门。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在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概括、提炼了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这就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学中,要讲清楚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与本、根与魂。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呈现的不同精神,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突出表现和具体体现。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是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责任担承。通过讲授党的辉煌历程、历史经验、革命精神,不断激发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使其从中不断汲取奋进力量,迈出新时代的坚定步伐,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作者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