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承恩,男,1961年10月生,1987年8月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现任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临床综合党总支部书记,兼任山东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委、山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委等职。2020年,先后被评为“齐鲁时代楷模”“山东好人”“抗疫榜样”;山东大学“援鄂抗疫突出贡献奖”“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中国好人”等。

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办公室,我们见到了2020年度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马承恩医生。

马承恩是山大二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回忆起16年前科室建立之初,不禁感慨万分。他说,在医院开诊时这个科室就成立了,但是由于当时人手不足,不得不在两年后停关。直到2005年才重新成立,而心内科出身的马承恩主动挑起这个大梁,成为重症医学科仅有的两名医生之一。

谈到做重症医学的初衷,马承恩说,一是因为他在心内科工作时就曾多次应对心梗、心脏骤停的情况;二是曾担任中国援助非洲医疗队队长,多次跟重症病人打过交道,积累了不少经验。最重要的是,他喜欢做有挑战的事情。

重症医学科的ICU(重症监护室)大多都是情况复杂的危重病人,来自医院的各个科室,有的病人来的时候就昏迷,好几个脏器都有问题,几乎没有站着来的,都是用病床推着来的,因此需要24小时密切监护、精心治疗。

那个时候的马承恩几乎天天守在病房,经常连续一个星期都不能回家,最长的一次两个月没有出医院的大门。有时是刚打开家门,有时是刚端起饭碗,有时是半夜刚准备睡觉……科室电话就打过来,马承恩总是立马赶回病房。

他说,这是医生对病人的责任,也是医生对家属的承诺,更是医生对医院、科室发展所应该尽的一份力。平日工作中,马承恩总是主动承担责任,有次面对医患纠纷,他为了保护年轻医生挺身而出,亲自去和病人家属沟通,说明情况,最终取得了家属的理解。

在马承恩的带领下,山大二院重症医学科走过了16年的艰辛历程,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科室现有16名医生,80多名护士,在省内外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对山东省重症医学专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6年的时间里,他们成功救治了患有严重复杂多发创伤、各种严重感染、各种急性毒物中毒、心肺脑复苏、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肝功能衰竭、消化道大出血、消化道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产科大出血、羊水栓塞、急性妊娠脂肪肝等疾病的无数患者。

马承恩把自己全部的心血交付给了重症医学。科室护士长说:“我们都是主任一手带出来的,他付出了太多太多。”

由于过度劳累和长期的高压工作,马承恩的身体状况出现了问题。但作为一名党员和医生,马承恩时刻牢记治病救人的职责和使命,一刻不停地出现在病人最需要的地方。

早在2002年,马承恩就参加了中国援助非洲的医疗队,担任由6名医生组成的医疗队队长,在塞舌尔工作两年。我们了解到,对外援助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援外医疗队是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对维护世界和平、树立中国的国际形象、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当时的塞舌尔总统刚上任不久,政务工作繁忙,常常感到心脏不舒服,邀请中国来的心脏专家马承恩为其诊治。马承恩看过之后判断,这是由于压力过大导致的心脏早搏,还为他开了治疗的药物,总统将信将疑。后来总统专程飞到医疗水平全球领先的新加坡,那边的医生开出了极为相似的药方,总统对马承恩的医术完全信服了。从那以后,总统便经常邀请马承恩去总统府为其看病。

马承恩带领的医疗队牢记祖国的重托,发扬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克服语言、气候、生活上的诸多困难,与当地医务人员合作,为促进塞舌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加强两国友好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当马承恩听到支援武汉的消息后,立即提交了申请,他认为自己的专业是重症医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在武汉派上用场。考虑到其高龄和身体因素,医院最初拒绝了马承恩的申请。但作为医生、党员、重症医学科的主任,他认为无法为自己选择一条自私的道路,“那样的人生没意义”,他说。“我是党员,要去病人最需要的地方”“即使付出生命代价,也在所不辞”,医院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战。

马承恩在出发前备好了降糖药、胃药等11种药物,并注射了两次胸腺法新以提高免疫力。出发前一天,他同家人叮嘱好一切,做好可能回不来的准备。就这样,还有一年多就退休,本可以守在大后方的马承恩再次披挂上阵,担任由131人组成的山东省第六批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整建制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7重症病区。

他们接管的病区都是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治疗难度和压力相当大,马承恩带领队员全力以赴地对每一个患者进行精心救治。在武汉50多天的日夜里,马承恩几乎保持着每天晚上三片镇静药和第二天早起喝一杯浓茶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每天只睡几小时的高压工作下挺住。但囿于疾病困扰,他经常累得站不起来。

就在病例清零的那天,回到酒店后,他突感心脏疼痛难忍,用过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后仍然没有缓解。马承恩心里紧张了,因为如果超过30分钟还未好转就有可能是心梗。于是,他赶紧回到医院,所幸救治及时,马承恩得以捡回一命。“那一天是真的害怕了”,他说。

在抗疫期间,作为队长,马承恩深知自己担负的责任之重大。他不断地给自己精神鼓励,比如想想疫情在不断好转,想想团队中超过2/3的80后、90后年轻队员还需要他带回家,他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倒下。因为一旦自己倒下,会影响到整个医疗队的救治工作和安全。

马承恩带领的医疗队接管的重症病区共有病床52张,接管期间共收治患者94人(其中重症75人,危重症19人),治愈出院73人,转出16人,开展培训2040人次,采集咽拭子213例,核酸检测213次,心理疏导129人次,累计进行医院感染督查5000人次。

除了救治工作,马承恩还承担着照顾131名队员的责任。他时刻将队员的健康挂在心上,坚持每天下班后了解身体不适队员的健康状况,为队员建立健康档案,及时为队员排忧解难。他被大家称为“病人和队员的保护神”。

这位“保护神”,在圆满完成援鄂抗疫任务后,也将131个医疗队员一个不落地安全带回了济南。

因为在援鄂抗疫中的突出贡献,马承恩先后被评为“齐鲁时代楷模”“山东好人”“抗疫榜样”;山东大学“援鄂抗疫突出贡献奖”“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中国好人”等多项荣誉称号。面对这一项项荣誉,马承恩却说,他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尽了一个医生和党员应尽的责任。

还有几个月,马承恩就要退休了。经过援鄂抗疫一战,他说:“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30余年的从医生涯没有遗憾了”。

尽管马承恩盼望能早点休息,但是去年8月,重症医学科的病房床位扩大了一倍,病人也随之增加,科室人手依然紧张,救治任务依旧繁重。他表示,只要自己身体状况允许,他退休以后依然会继续为科室、医院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