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基层动态 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启动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按照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精神和上级党组织的有关部署要求,根据学校党委的具体安排,组织师生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尤其是党建学科资源优势,确保规定动作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努力实现学党史干实事、学党史解难事、学党史谋大事、学党史创新事、学党史长本事,坚持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原点、回归到思政课建设的基点、回归到为国育贤的出发点和回归到学科发展的突破点四个方面做好党史学习教育。

一、学史明理,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原点

立足学院特色,发挥党的建设二级学科资源优势,坚持学习教育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推动理论研究水平提升,为全校、全省乃至全国党史学习教育贡献山大智慧和山大力量。一是深入实施“迎接建党百年学术研究‘五个一’工程”,即一项重大委托课题、一套党建研究丛书、一组学术研究年鉴、一批学术研究论文、一场高端国际学术会议,打造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究的“山大特色”。二是服务好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学院专家学者,录制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主题的微党课,组织编写《马恩经典作家、中国共产党人党史讲话、纪念讲话和党史大事记汇编》并提供给全校党员干部学习使用,综合运用线上线下途径,打造覆盖全校、面向全省、推向全国的经典课程。三是开展“献礼建党百年系列活动”:百篇党史心得体会、百篇党史文献诵读,引导广大师生全景式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指示,立体式感知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与光辉伟业。四是开展“理”论百年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讲座、论坛,打造学术交流新平台。

二、学史增信,回归到思政课建设的基点

立足思政课教学单位的中心任务,坚持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将党史内容融入思政课课程体系中,用好红色历史、红色资源生动教材,引导大学生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人民中心”的政治立场、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精神品格。一是深入实施“两对照双提升”工程,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六要”和思政课改革“八统一”的新要求,查找自身不足,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提升路径。二是开设“四史”必修课,以专题形式开设“四史”教育课程,列入2020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重点提升计划”,作为全校必修课面向2020级本科生开设。三是举办“致敬百年路·迈步新征程”第三届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拓展思政课“第二课堂”阵地,借党史学习教育契机不断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和热爱度。

三、学史崇德,回归到为国育贤的出发点

立足为国育贤的办学初心和使命,坚持党史学习教育同人才培养相结合,用好主阵地,引导学生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一是传承赓续红色基因,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举办“百年信仰,青年传承”红色家书接力诵读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发挥学院党校作用,在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教育培训中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着力打造师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红色殿堂”、能力提升的“实践课堂”和生动活泼的“立体讲堂”。举办“学史鉴今守初心,读史明理担使命”党史学习心得征文比赛,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党的历史,增进对党的理解。二是组建“青马百人宣讲团”,理论社团“习习会”按照“砥砺奋斗史、理论创新史、自我革命史、精神谱写史、伟大复兴史”为主线开展宣讲;青马工程示范班——成仿吾英才班围绕“齐鲁红色人物”开展调研与宣讲;2019级硕士党支部将校史有机融入党史中,开展“百年征程中的山大青年”调研宣讲;2019级本科团支部创办“星火旗帜”公众号,推出红色馆藏线上展出栏目;2020级本科团支部举行“红色歌曲背后的革命故事”活动,通过歌曲的艺术形式宣传党的光辉历史。

四、学史力行,回归到学科发展的突破点

立足破解“十四五”规划期间发展难题,坚持党史学习教育与重点马院、重点学科建设相结合。树立“小课堂,大思政;小人物,大作为”的鲜明导向,引导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深度融入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通过办实事、解难题,回应师生关切问题,解决事业发展瓶颈,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向前迈进。一是层层开展学习研讨,学院党委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形式,深化“五个一”学习模式,结合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内容开展学习研讨,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强院兴校”改革发展任务和重点难点攻关问题结合起来。二是编写出版《初心如磐: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学回顾》,鉴往知来,回顾办学历史,总结办学经验,感悟初心使命,启示未来发展。三是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设立院长、书记接待日,组织召开教代会、学代会、研代会、青联大会,广泛接受学院师生意见建议和监督,聚焦急难愁盼问题,为基层减负、为群众解忧,用心用情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