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人物 > 正文

王克明:基础物理研究领域的探索者

发布日期:2007年12月02日 14:40 点击次数:


    新世纪的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于2006年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会议由吴邦国委员长主持,温家宝总理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继胡锦涛主席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叶笃正、吴孟超院士颁奖之后,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代表之一,我校王克明教授幸运地第一个走上主席台,领取奖励证书。  
    王克明教授等人完成的“粒子与光电材料相互作用的应用基础研究”获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该项目属于材料表面和界面研究,涉及核技术与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交叉的新领域。主要研究内容有:(1)系统研究了离子注入光波导。提出“高能重离子低剂量”形成波导区折射率增加型光波导的新模式并成功制备了条形光波导。用“高能重离子低剂量”和 “高能轻离子高剂量”两种模式在18种新型光电晶体中形成光波导,约占国际上离子注入光电晶体形成光波导总数的1/3,进一步阐明了形成机理。(2)用离子注入和激光脉冲沉积法(PLD)研究了KTP晶体的稀土元素掺杂问题,发现用PLD法可以实现KTP晶体高浓度(百分之几原子比)掺Er的光波导激光薄膜。(3)系统研究了重离子注入光电晶体和硅中的射程和损伤(缺陷)分布,以及Hg离子在光电晶体中的射程分布规律。进行了有控制地利用损伤来研制光波导和二次缺陷消除的研究。根据Biersack角扩散模型(PRAL),发展了一种计算重离子在多元靶中的平均投影射程和射程离散的有效方法。国际同行称为“WS”计算。
    该项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王克明教授和他主持的研究组充分利用了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的性能优良的晶体材料和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有利条件,在离子注入光波导的研究领域中获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获得了国际同行的好评。
    几十年来,王克明教授与他的同事们一起,埋头攻关、默默耕耘,把全部心血和汗水奉献给了材料科学领域。
    王克明教授,1939年生,浙江乐清人,物理与微电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波姆(Böhmische)物理学会科学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物理学、天文学)成员,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物理系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山东物理学会理事长。1992年由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5年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王克明教授1957-1961年在山东大学物理系学习,后留校任教,1978年考取出国留学预备生,1980年1月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贝尼分校学习、进修,从事离子与固体相互作用的研究,并访问加拿大蒙德利尔大学,于1982年回国。1993、1997年再度作为访问教授访问美国奥尔贝尼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王克明教授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离子与固体的相互作用、离子注入光波导。有170余篇论文被《SCI》收录,影响因子大于2的有40篇。根据科技部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1990年、1994年和1998年分别列为《SCI》论文发表数全国排名第三、第五和第九位。作为客座编辑之一,编辑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部,由《SCI》系统刊物作为专辑出版。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奖四项。“离子注入光波导和缺陷研究”2001年获教育部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发明专利一项。先后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26名,其中 5人获德国洪堡基金资助,成为洪堡学者。]
【作者:思宁 来自: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永俊】

【作者:思宁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永俊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