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教职工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山大派驻河南确山老臧庄社区第一书记宋尧玉:是山大人,也是确山人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28日 09:41  点击次数:

宋尧玉,山东大学副处级纪检监察干部,2021年山东大学派驻河南确山老臧庄社区第一书记。2022年获“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

一个十多平米的办公室是宋尧玉在确山的“家”。里面摆着一张床、一张办公桌、两个单人沙发,朴素简单的环境微微透出清冷。这是宋尧玉生活起居的地方,也是他的办公室,就是在这里,他挑灯学习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文件精神,思索着老臧庄社区振兴发展的规划和举措。

视频连线中,谈到帮扶工作,他思路清晰、举措务实;谈到家人和山大的支持,他心怀温暖与感恩;谈到百姓的淳朴和工作中的压力、挑战,他几度动情哽咽。“男儿有泪不轻弹”,再努力,也总有力所不逮的时候,铁汉柔情,他难受的是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帮助那些家庭突然遇到变故、家庭面临困境的社区居民。亲身感受他们的遭遇,他的心在流泪,由此也激发他更努力地开展帮扶工作,希望通过发展经济,帮到更多的社区居民……

确山县西依桐柏、伏牛两山余脉,历史悠久,古称“朗陵”。这里也是杨靖宇的故乡、竹沟革命根据地、中原红色革命的摇篮。自2012年国家确定确山县为山东大学定点扶贫单位以来,已经有两位来自山大的驻村第一书记在确山县老臧庄社区留下了奋斗的痕迹。去年,宋尧玉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续写着山大人在确山的乡村振兴故事。

他与确山的缘分,始于一次组织谈话……

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

当党组织第一次找宋尧玉谈话,问他能否到老臧庄社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时候,宋尧玉不是没有过犹豫:“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我有没有家庭困难,而是担心做不好工作给山大抹黑。”那一夜,他转侧难眠。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出于作为共产党员、作为山大人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加上家人的坚定支持,宋尧玉第二天就给出笃定的答复——“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

从2021年6月到老臧庄社区参加帮扶工作至今,宋尧玉回家的次数很少,每次回家总感觉时光匆匆,总想在离家前再把家收拾整理一下,再多做一点家务,弥补自己对家庭的亏欠。今年国庆假期,宋尧玉本来已经完成请假程序准备回家休假,但当听到自己所在社区有新的工作任务时,毅然决定放弃回家,与社区干部一起参加从10月1日开始的信息采集工作。

宋尧玉时刻铭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他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纪检干部,应该时刻听从组织的召唤,服从组织的安排;作为一名山大人,参加帮扶工作代表的是山大,有组织的支持没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也没有什么困难不可克服。

做百姓的知心人,办好暖心事儿

自从接受组织的建议、决定去老臧庄社区工作之后,宋尧玉利用工作之余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工作的有关政策文件,学习了定点帮扶工作的一些报道材料,这些工作为驻村工作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但宋尧玉说,真正认识、了解驻村工作,还是在到了社区、深入百姓之后。

老臧庄社区有九百多户居民、三千多人口,常住人口有两千多人,老人、妇女、儿童居多,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或者直接在城市安家落户了,只有在节假日才会看到他们的身影。社区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种植和收获实现了现代化、机械化,但种植收入还是比较低,这也是年轻人外出打工的主要原因。

想当好老师,先做好学生。宋尧玉从走进农户家庭、走进田间地头开始,倾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快乐与痛苦、询问他们的诉求和愿望,和他们一起探讨社区适合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怎样才能发展得更好。在一次次的沟通交流中,社区居民感受到了尊重、信任,体会到了感情、友情;在一次次与老百姓一起参加人居环境整治、一起劳动的过程中,他们慢慢建立起信任,结下了深厚感情……时间是最好的黏合剂,宋尧玉和居民们越走越近,越来越贴心,工作开展起来,也越来越顺畅。

农村厕所问题不仅关系到村居环境的改善,也关系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在确山进行厕所改造环境整治的时候,一位年近八十的独居老大娘因地理位置原因,始终拒绝将自己的旱厕改成卫生厕所。宋尧玉了解情况后,来到老大娘家,在一来一往的交谈中,他深深体会到老大娘独自生活、缺少关怀的困难,动情地跟老大娘说:“我也是农民的孩子,还有一位90岁的老父亲生活在农村,我理解老人的不容易……”通过交流,宋尧玉赢得了老大娘的信任,并跟老大娘保证半个月内一定给她在院子内建起卫生厕所,老大娘这才答应拆除旱厕。在厕所修建过程中,宋尧玉一直密切跟进工程进度,修建完成后,他和街道包村干部一起走进老大娘家,查看施工情况,询问老大娘还有什么要求,老大娘满脸高兴,连声感谢,夸赞他们“真心想着百姓”。

采访过程中,宋尧玉不止一次提及自己经常在社区里动情动容。他说,老百姓的要求其实并不高,我们还需要加倍努力,多到百姓家,多听她们的心声,落实好党的政策,服务好身边百姓。

今年3月份,宋尧玉了解到,有位村民突发脑出血,出院后生活已不能自理,妻子和儿子都没有工作,还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母亲需要赡养。了解到情况后,宋尧玉与社区干部商量,尽快给他办理了低保,先解决他的燃眉之急。5月份,社区在开展防返贫监测信息采集工作中,经集体研究,一致同意将这位村民家纳入监测,并上报上级分管部门。宋尧玉也多次到他家,与他妻子、独生儿子交谈,听他们对未来的打算,鼓励她们母子鼓起生活的勇气,支持他儿子尽快外出务工,主动帮他的妻子找了一份工作,还安排了一名工作人员专门对接他们家,承担帮扶任务,帮助家庭走出困境。去年夏季,河南遭遇了特大暴雨。防汛期间,宋尧玉与大家同吃同住守在社区,一起巡查河堤、参与排水;查看脱贫户、监测户的住房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同年11月,确山遭到狂风暴雪突袭。宋尧玉和社区干部们冒着风雪四处奔波,查看受灾情况,安顿好受灾的百姓,又赶忙回到社区研究灾后的救助工作。

收到老百姓感谢的时候,宋尧玉总是归功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他说,驻村帮扶工作就是要落实好党中央的惠民政策,真正实现不让一户家庭返贫,不让一人致贫。老百姓应该感谢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好,党的政策好。

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投入驻村工作后,宋尧玉一直在思考要如何帮助社区,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他的思路有两个,一是融入,二是交流。在深入融入当地群众后,宋尧玉与当地干部交流最多的话题是:社区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在走遍社区的每个角落、了解了社区干部的想法后,宋尧玉和大家一起决定,要首先帮老百姓解决出行难问题和饮水难问题。他们从社区项目申报立项开始,通过与相关单位反复交流、沟通,终于争取到户户通水泥路和安全饮水两个项目,项目资金277万。如今,为老臧庄三个村民组争取的户户通水泥路已经投入使用,老百姓再也不用担心雨雪天的道路泥泞了。为赵庄等五个村民组争取的自来水项目已经通水,老百姓吃上了来自县城的自来水,再也不用因为自来水管道漏水停水而烦恼。宋尧玉还和社区干部一起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安装太阳能路灯等工作,大大提高了社区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是实现产业振兴。宋尧玉初到老臧庄村时,苦苦思索如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百姓就业、提高收入、增加社区集体收入,形成可持续发展。帮助当地的产业发展“找准方向”是摆在他和老臧庄村民面前最“难”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考察和思考,宋尧玉和社区谋划了扩大小提琴帮扶车间规模、盘活肉鸡养殖场项目的产业发展思路。小提琴厂是老臧庄的已有产业,经过6年的发展,社区小提琴帮扶车间已经从政府投入60万元建起的一个车间,发展到现在公司老板投入上千万元建起的5个厂房,从单纯制作小提琴扩展到制作小提琴箱包,产业链不断扩大,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国家。目前,宋尧玉和社区想通过协调资金投入,为扩大小提琴厂的再生产提供物质基础。工厂规模扩大了,会吸引社区更多人的就业,给社区提供更多的分红,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更坚实的基础。盘活肉鸡养殖场项目的思路与此相同。

目前,社区已经将项目申报材料报送完毕,后续就是如何通过工作实现该规划。宋尧玉说,目标已定,需要的是一茬接着一茬干,接续奋斗。

与研支团成员一起种下希望的种子

春夏变换,斗转星移。和宋尧玉同样奋斗在老臧庄的,还有一批批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宋尧玉对这些满怀激情与梦想的年轻人们格外照顾,也十分支持这些年轻人的工作,与他们一起为改善老臧庄的教育情况而努力。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刀彦月说,宋老师一直在关心学校的学生、关心我们支教团成员有没有什么需求,并且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力去解决这些需求。宋尧玉多次与社区党支部书记、尤其是老臧庄小学校长讨论如何帮助老臧庄小学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问题。通过实地调研,他发现教室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老旧、损坏情况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学校教师和山大研支团的学生也希望山东大学能帮助更新教学设备。经过宋尧玉不懈努力、协调沟通,山大土建与水利学院为每个教学班级购买了一台多功能教学一体机;他还努力争取资金,为老臧庄小学购买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实现了每位教师都有一台电脑的梦想,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物质基础。一个偶然的机会,宋尧玉与团中央下属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取得联系,通过汇报、交流,2022年9月,第一个资助项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圆梦项目”已经落户确山,资助金额25万元,帮助50名家庭困难学生圆梦大学;目前,青年创业就业扶持项目也正在积极推进中。

在一次家访中,宋尧玉遇到了一位独自带着女儿的残疾父亲,宋尧玉进门的时候,他正在为即将放学回家的女儿包水饺。看到这一幕,宋尧玉心里既感动又心酸,心里想着怎么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帮助。他带着研支团成员二次家访,让研支团成员与孩子建立了联系,鼓励研支团成员分享自己成长的故事,并对女孩说:“周末或者不上课的时候可以跟大哥哥大姐姐们聊聊天,有什么困难可以说一说,倾诉一下。”他在女孩儿心中种下一颗爱的种子,希望将来有一天这颗种子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继续播撒爱与希望。

对于这群充满活力的年轻山大人,宋尧玉也有他的 “私心”,他经常带着研支团的成员走访入户,了解当地民生状况,带着他们一起助力确山县农产品网上销售工作,协助社区整理档案卡、准备材料。在他看来,这也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锻炼与成长,会成为他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参与帮扶工作的过程中,他们见到了很多励志的脱贫户,也接触了很多认真负责的帮扶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巨大意义。支教团成员吴航说,他依然清晰地记得,拿到5000元高等教育救助基金、终于上得起大学的一个困难学生眼里的泪水,一对家住危房的老夫妇房屋被改造后踏实的笑容,还有被纳入低保户的老爷爷接过低保金时颤抖的双手……参与帮扶工作,对支教团成员来说,与支教一样,也是撒播种子的过程,撒播的,是致富与梦想的种子。

是山大人,也是确山人

从离开学校到确山工作已经一年多了,对宋尧玉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从一名山大人变为了“既是一名山大人,也是一名确山人”,他说:“山大是我家,老臧庄社区也是我的家,社区的干部群众就是我的亲人。”

在社区工作的时间长了,宋尧玉与老百姓的感情不断加深,走到老百姓家,他们会拿出自己家种的瓜果邀请他吃,到了饭点会挽留他吃饭,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让远离家庭和亲人的他倍感亲切和温暖。老百姓是最朴实、最可亲的人。时间长了,宋尧玉日常的工作不再单纯是责任,而是倾注了个人的感情。今年7月27日晚,确山大雨,电闪雷鸣。宋尧玉一夜没睡踏实,原因很简单,社区的臧小顺书记在外地治病,自己不知道社区是什么样子。所以,他尽快赶到社区,看看老百姓是否受灾,看到他们一切安好,心里才感觉到踏实。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把社区当成了自己的家,把群众当成了自己时时挂念的亲人。

在老臧庄社区,只要一提起山东大学,每一位居民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光荣,好像他们也是山大的一员,他们为有山东大学这样的帮扶单位而自豪;一说起山东大学对老臧庄社区的帮扶工作,老百姓都会竖起大拇指。宋尧玉说:“因为有山大这棵大树,我们才能受到那么多关心和支持。”而另一方面,正是由于一届一届的山大人前赴后继地深入基层、深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山大这棵大树才得以更枝繁叶茂,与时代同频共振、积极履行社会使命的山大人的精神气质才得以向更广袤的地方传播。

回首山大人在这片土地上的帮扶经历,宋尧玉动情地说:“如果说山大人给老臧庄社区留下了哪些精神财富,我觉得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就是我们留给社区的精神财富。在这一片热土,山大人确实做到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在这片凝结了山大人一届届传承接力的土地上,宋尧玉和他的战友们还在继续书写着动人的乡村振兴故事……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夏天 刘纾言 王亦婷 马艺荣 张丹丹    摄影:受访者提供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万广远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