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人物(旧) > 新生故事 > 正文

康爱林:不仅是“环小瓶”自媒体创立人

发布日期:2019年09月05日 19:19 点击次数:

跨越1300公里的遥远距离,康爱林从内蒙古鄂尔多斯来到了滨海城市青岛。初次见面,她爽朗开怀的笑容使周围的空气都透着温暖。作为今年的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新生,康爱林还有一个独特的身份——自媒体运营者。

2018年1月1日新年伊始,康爱林创立了个人微信公众号“环小瓶”。“关注生态环境原来可以这么有趣”是康爱林对“环小瓶”的定位。公众号里设置了“一周一罐”“小瓶原创”“一起看水”等多个栏目,内容涉及大气污染、水资源保护、固体废弃物处理、低碳生活等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方面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康爱林笔下“小瓶原创”的灵感来源。

作为自媒体运营者,康爱林将“环小瓶”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平台比作自己的孩子,运营平台的过程中不断促使着她去学习新技能、汲取新鲜养分去孕育它们。对细节问题的善于发现和勤于思考使得康爱林推出了诸如“图书馆的水为什么有点甜”“玩一次和平精英间接排放多少二氧化碳”等高质量、高人气的原创文章。截止目前,“环小瓶”公众号已发布推文80余篇,并因其总能以创新且有趣的视角来聊环保话题而受到读者喜爱。

康爱林的父母都是人民教师,从小生活在学校环境中的她在高考调报志愿时毅然决然地跳出师范圈,最终成为了中国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一名工科专业本科生。虽然是一名工科专业学生,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却总能感受到康爱林在谈吐中流露出来的一种文科生的细腻情感。康爱林表示,她非常喜欢文史哲类的书籍。受父母亲影响,她很小就对华夏历史及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兴趣,阅读了大量关于这方面的书籍。最近,她正在阅读小说体裁的诸多优秀著作,希望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去精进自己。

本科期间,康爱林用两年时间修读完成了英语专业的相关课程。在攻读文学学士学位的过程中,康爱林克服了工科和文科交叉学科的课业压力。她对于文理工科的学科关系有着独特且深刻的认知,认为对物质运动变化产生宏观感受之后再去学习文科类知识,将更有助于完善自我思维大厦的建构。在对不同学科的学习中,康爱林获取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并发现了各领域间的相通之处。

康爱林此前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及社会实践经历。她参加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URP)并以“中国北方夏玉米氮肥施用量与籽粒和秸秆含氮量之间的关系”为课题,经过对上千条华北地区大田试验数据分析,对施用氮肥量、夏玉米品种等因素对夏玉米氮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目前项目论文成果已在投稿阶段。在北京,环境领域的非政府组织非常活跃。康爱林积极参加了“水系北京”项目中的“走水”活动,对多个地区的水环境进行实地调研。这些“走水”活动触发了康爱林对建立线上生态环境数据库的想法,这也引发了接下来的故事:康爱林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开始进行“环小瓶:科普性生态环境评价APP构建”这一课题的研究。该课题进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计划并获得“优秀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称号。

谈到对构建生态环境评价平台的项目构想,康爱林提到几个关键点,一是增强民众参与,二是建立生态环境评价的数据化平台。项目研究过程中,为了让此数据平台上线,康爱林还自学了相关编程知识,目前团队已初步构建起环境微评价小程序框架。康爱林也将这一项目的推进作为未来阶段强有力的学习动力之一。

在寒暑假的时间,康爱林时常去到全国各地参加调研实践活动。在黑龙江齐齐哈尔、陕西旬阳、深圳等多个地方都留下了康爱林社会实践的足迹。谈起齐齐哈尔生态调研与环境保护这一社会实践经历,康爱林满是惋惜。此次调研针对的是2018年度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案例之一——王恩林等55人诉化工厂土地污染一案,让人深感遗憾的是环保斗士王恩林历经长达近二十年的环境维权之路,却在判决公布前三个月因病抱憾离世。但康爱林坚信环境正义和法律公平的精神必将传承下去,环境公益维权未竟之业也一定会有后辈继续接棒。

“蛰”是康爱林很喜欢的一个字,她作了如下解读:如果把人生比作正弦曲线,有波峰和低谷,切记辉煌之时要戒骄戒躁、脚踏实地;低谷之时同样应秉持“蛰伏”精神,厚积薄发。康爱林说,如果想要去做一件事,就会以自己力量范围内的极致为目标。她经常以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激励自己,“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青年力量是国家未来的依托,愿每一个山大人都能长于深思,行于正直,成为奋进向上的中国青年。


【供稿单位:青岛校区政工处    作者:陆叶    摄影:李芊芊 资料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谢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