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人物(旧) > 优秀党员 > 正文

张瑞芹:让真爱留在患儿心中

发布日期:2016年08月07日 14:44 点击次数:

   \

  听她讲话如沐春风,她总是面带笑容,温言细语;看她工作才懂得了医生的魅力和艰辛,每一个患儿她都认真检查,呵护备至;患儿家属的每一句询问,她都耐心回答……这样工作一天,一年,几十年,从年轻的儿科大夫成长为优秀的儿科专家,她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坚定。多年来,她始终坚持着自己从医最初的梦想,无怨无悔地爱着儿科的孩子们,爱着这份伟大的工作。
  她就是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优秀党员,爱岗敬业的儿科专家——张瑞芹副主任医师。

唯有最好的医生才能做到

  从医二十多年,张瑞芹始终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一个年轻的儿科医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儿科专家,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二十多年来,张瑞芹的儿科同行不知有多少转到别的科室工作,而她无怨无悔地坚持了下来,她说:“我不为名利,我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孩子,由衷地热爱儿科医生这个职业。”
  清晨,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科新生儿监护室,张瑞芹和护士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保温箱里有7个早产患儿,每个孩子都要隔一个小时或几个小时给他们喂奶、量体温或观察大小便……“新生儿,病情变化快,有些炎症表现不突出,这就要求医生不停地观察他们,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些小患儿,几乎都是妈妈在产科住院,孩子自己在监护室,因此这儿的医生护士责任大啊,孩子吃奶的情况,病情变化,化验情况……我时时刻刻牵挂着。轮值门诊时,都是下班后再到监护室看看,有时晚上也要来几趟,不然睡不着觉。”为了休息时也能及时察看患儿的病情,张瑞芹把医院外宽敞明亮的大房子换成了在医院里面的小房子,这样半夜随时能过来。

  新生儿监护室危重的孩子较多,有的出生时才两斤多;有的肺发育不全,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有的黄疸很厉害……有一个28周的早产儿,从产科手术室直接送到新生儿监护室,生下来时不到3斤,病情危重。只要不是看门诊,张瑞芹都在监护室“盯着”这个小患儿。小患儿住了一个多月,败血症、感染、黄疸、贫血、低血糖,张瑞芹陪着她一道道关闯了过来。尽管一个多月来她身心疲惫,瘦了好几斤,但看到孩子父母抱着健康的孩子回家的场景,她欣慰地笑了,她说,此刻她最幸福。
  4岁的军军现在要上幼儿园了。从新生儿监护室出院到现在4年来,军军的妈妈一直在张瑞芹的指导下抚养军军。因为军军是早产儿,体质相对较弱,张瑞芹建议军军妈妈晚一年送孩子上幼儿园,军军妈妈听从了她的建议。在幼儿园军军很适应,也没怎么生病,军军妈妈很感谢张瑞芹。“认识张医生这几年,没少给她添麻烦。孩子稍有不舒服,我就慌了,急忙打电话给她,她从没嫌烦过。军军不让别人给他看病,每次到医院就喊找张阿姨。有时我们想表示点感激,请她吃饭啥的张大夫都不去,现在的医生如果都像她那样,我们就不愁到医院看病了。我认为最好的医生就是张大夫这样的。”

唯有真心热爱才能无怨无悔

  “患病儿童哭闹,不说话,不合作,让诊治陷入僵局,这是常有的事。这也是所有“哑科”医生面临的问题。由于我们工作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儿科医生必须具有“两心”特质——耐心和细心。哄孩子是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一,碰上心神不定的家长,也得哄哄他们。”二十多年的儿科工作早已把张瑞芹磨练成没脾气、好性格的“医生妈妈”。   
  早晨看门诊,趁着病号还没进来,她赶紧喝了几口水:“你们可能都不信,坐门诊的时候,都不敢轻易喝水,实在渴得不行了才抿两口,不然忙起来了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孩子比较娇贵,家长都比较着急,只有家长向医生发火的,没有医生大声说话的,碰到什么样的家长我都心平气和,小儿科大夫都是没脾气的医生。”
  作为知名儿科专家,找张瑞芹看病的患儿特别多。为了能多看几个患儿,医院正常上班时间是上午8点30分,但是她一般不到8点就到门诊了,赶上她坐门诊的时候,一上午接待四五十个病人是很平常的事情。
  一进入儿科门诊,就听到孩子的哭声此起彼伏。张瑞芹正在耐心地哄着一岁多的小男孩伸出手脚,检查他是否患有手足口病。常规检查时,太小的孩子基本不会配合医生,张瑞芹就哄着孩子和她玩游戏,她拿着听诊器说:“来,咱俩打个电话吧,喂喂 ,听到了吗?”就这样给她孩子听了听肺部呼吸;“啊啊啊,像阿姨这样张开嘴,让我看看宝宝长几颗牙了?一二三,这么多,真乖。”张瑞芹趁宝宝张嘴的空,给他检查了嗓子炎症状况。
  小孩子都怕凉,她就把听诊器握在手心里暖一会儿,再放到孩子背上听。有的孩子很调皮,经常拿张瑞芹桌上的东西玩,她就很宽容地递给他们,让他们玩。这样孩子们就放松了,特别配合医生的检查。有时,特别小的孩子检查时拉啦尿啦,弄了她一手,她都呵呵一笑,帮着家长给孩子整理好,再用消毒液洗洗手继续看病,没有一丝的不耐烦。

  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常常让张瑞芹在看门诊时,发现孩子潜在的疾病。有个三岁多的男孩来看病时,频繁眨眼睛,频率是正常孩子的几倍,张瑞芹就建议家长带孩子看看,是否有多动症。家长虽然平时也注意到孩子的这个毛病,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结果检查后给张瑞芹打电话表示感谢,孩子果然患有多动症,正在接受治疗。哪个孩子缺钙,哪个孩子饮食不健康……她都能观察出来,热心地给家长一些生活上的建议。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张瑞芹就和孩子做朋友,建立“友好”关系,让孩子们放下戒备,积极配合医生,诊治起来才能事半功倍。除了孩子,张瑞芹认为,家长的感受也不可忽略。“儿科为什么说是哑科,就在于孩子很多时候只知道自身不舒服,却不知道如何准确描述痛楚,为确诊提供信息。”她的经验是一定要与家长沟通好。
  “对病症一知半解加上紧张,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病情描述,容易从自我思维方式出发,难免有所偏颇。”“心急则乱”是儿科应诊时家长普遍存在的现象,除了沟通,更为耐心地了解家长的感受和需求,打开孩子病情的突破口,至关重要。
  张瑞芹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她自己看过的患儿从来不留尾巴给别人。不管患儿就诊时间有多晚,张瑞芹都会等他化验结束回来,给他开好药,或等他皮试完开好点滴,“主要是我对病人孩子的情况比较了解,善始善终吧,这样我心里比较踏实。”张瑞芹说。有时遇到下班后已经很长时间,但孩子仍不见回来的情况,张瑞芹就主动到门诊化验室、放射科或B超室看看情况,若患儿家长在,她就告诉家长做完检查回门诊找她,若找不到,她就回来查看电话号码,打电话问清楚情况。不管几点下班,她都坚持到观察室看看自己看过的患儿,问问体温下降了没有,腹痛是否好转,喘憋是否减轻,只有看到孩子们都安好,她才会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  
  有一次,张瑞芹中午下班后到观察室查看患儿,发现有一位呕吐的患儿,就诊时体温不高,就过去摸摸他的头,发现有发热的现象,经测体温38.7度,需要加退烧针,当时患儿的父亲已经回家了,母亲又没有带钱,张瑞芹便毫不犹豫地拿着卡帮她充上钱,把退烧药拿回来让护士用上,直到烧退了才放心地下班,而这时已经是下午1点多了,而她却是滴水未进。
  口碑口口相传,找张瑞芹看病的孩子越来越多。夕阳下,爸爸妈妈抱着健康的孩子来和张瑞芹道别,她千叮咛万嘱咐。襁褓中的孩子看着她甜甜地笑了,她说这是对一名儿科医生党员的最高奖赏。


【供稿单位:第二医院    作者:文/郝爱 张静 图/王厚江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杨璇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