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人物(旧) > 毕业生 > 正文

吕兴帅:能源探索路上的苦乐与成长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28日 15:58 点击次数: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开发清洁高效的新能源便成为了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也成为了学界的研究重点。吕兴帅在山东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便将研究方向定位于锂离子电池材料和高效电催化剂的开发利用,正契合未来社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仲夏时节,毕业季如期而至,吕兴帅带着满腹学识和一腔志气,即将奔赴远方。

吕兴帅,山东大学物理学院2017级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获评山东省优秀学术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优秀学生、山东大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二等奖、山东大学校长奖、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优秀研究生标兵等荣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no Lett., Appl. Catal. B: Environ., J. Mater. Chem. A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共计9篇,累计影响因子达90,论文总被引次数200余次。

坚毅是科研的底色

“目前人们对能源的需求继续增加,寻求具有更高比容量、更高功率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和开发更先进的高效电催化剂也成为了研究热点。”在吕兴帅看来,学术研究应该立足社会的实际需求,技术变革才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科研,他的态度十分明确,那便是用自身所学去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朴实”和“坚毅”,一个着眼于诚实,一个立足于毅力,这是吕兴帅眼中科研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这两个词也正符合吕兴帅的个性特点。他的性格朴实,做事稳重,面对挑战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在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始终秉持这样一种态度,攻克了科研道路上一项项未知与挑战。

实验是科研的基石,吕兴帅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实验中度过。他力求实事求是,将理论与实验进行结合,将朴实、坚毅的态度一以贯之。当实验组在实验中发现某些新现象,他就用理论去阐释现象背后的规律;当理论可以预测某些现象时,他便立刻动手验证,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博一期间,他所在的课题组团队在电催化分解水领域发现了一种高效电催化剂设计,需要相关理论的支撑。吕兴帅查阅了大量文献,结合实验数据得出了该设计对促进二维材料在电催化领域应用意义的结论。每一项探索性研究的背后,都是无数科研人员孜孜以求不断摸索的结果。吕兴帅在科研道路上培养了缜密的研究思维,正是这样的研究思维帮助他不断缩短与真理之间的距离,最终获得理想的结果。

但科研道路上总归不是一帆风顺的。吕兴帅坦言,在刚开始接触课题时,由于面对一个全新、未知的领域,可能很久都没有实质性进展。论文撰写需要大量实验数据支撑,而从投稿到发表又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期间还伴随着被退稿的风险。“科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天、一个月就可以完成的,往往在短期内不会有明显成果。做科研,就像跑马拉松,没有坚毅的态度,是到不了终点的。”科研是对某一领域深入、透彻的学术研究,过程难免枯燥乏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和坚毅的品质。但他坚信所有的挫折和困难都是暂时的。“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要做的事情会成功,这个世界上就没人相信它会成功,所以坚持一下,咬咬牙挺过去,必会拨得云开见天明。”吕兴帅打趣道,语气中满是信心与坚定。

在读博期间,吕兴帅对学术道德与规范十分重视:“科研的本质是探寻真理,要求我们不能说假话。”在他看来,学术研究要脚踏实地,论证过程中论据是否充足,得到的结果是否真实、可靠,都需要实事求是。涓滴之水终可以穿透磐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坚持。伴随着自己的努力,吕兴帅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面对论文不断发表,他的科研成绩单被一点点填满。稳扎稳打、脚踏实地的态度,让他以科研回报社会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得到更丰美的收获。

2018年7月,吕兴帅(右二)去德国乌尔姆大学交流学习

陪伴是成长的旋律

科研道路虽然漫长而曲折,但吕兴帅很庆幸有志同道合的团队,与他一起拨开迷雾,寻找真理之路。“在刚进入课题组的时候,由于本科阶段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研训练,我不懂计算流程,也没有成熟的科研思维。”吕兴帅坦言,读博伊始,自己对科研十分陌生。

幸运的是,吕兴帅的团队在他起步阶段给予了他莫大的帮助。在吕兴帅做锂离子电池课题时,恰好组里有一位师兄也在做这个方向。于是,在师兄的帮助下,他对这个领域的认识逐渐加深,学会了如何快速有效地调研某个问题,而且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软件的使用方法。在科研思维的形成方面,课题组的师兄和师姐对吕兴帅的影响同样非常大。“在写论文时,我常常和他人探讨实验结果,因为即使是同一张图表,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探讨之后写文章的思路就会比较开阔。”吕兴帅说。

一滴水,唯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成为波涛。相互鼓励,集思广益,互帮互助一直是吕兴帅所在的课题组的优良传统。尽管个人已经有了充足的能力,但是只有在团队的帮助之下,才会实现无限的可能。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结束后和导师戴瑛教授合影留念

如果说课题组的伙伴是科研道路上的并行者,那么导师就是引领方向的指路人。“饮水思源,结草衔环”,吕兴帅常常将这八个字记在心中,言语之间透露着对导师的尊敬和感激:“戴瑛老师为我们的科研和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在她的带领下,我们课题组的学习氛围浓厚,团队成员之间互帮互助,每个人都为团队的建设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吕兴帅的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科研思维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戴瑛教授对课题组的每一篇论文都会亲自把关,在导师的引领下,吕兴帅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共计9篇。在科研和人生的道路上,吕兴帅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他表示:“导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教会了我如何做科研,更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做事,教会我如何去面对逆境和迎接挑战。”在他看来,课题组的每位老师不仅是他科研道路上的指路人,更是他为人、治学的榜样。

提到同窗情谊,吕兴帅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很感谢身边的朋友和同学,几载春秋和他们相伴走过,因为他们的陪伴与帮助,在漫长的科研道路上我并不会感到孤独。”毕业季来临之际,他舍不得课题组的所有人。感恩深深,真情切切,吕兴帅相信那份师生同门之间的浓情厚意永远不会改变。

吕兴帅(第三排左三)与课题组合影留念

科研与生活同样有乐趣

科研是一条不断试错的道路,常常伴随着枯燥与艰辛。但同别人眼中对科研的刻板印象不同,吕兴帅的眼中科研同样充满着乐趣。“别看科研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充满快乐。”执行科研计划的畅快,以及获得成功的欣喜,在吕兴帅看来,这些都是科研道路上他收获的一次次激励。

平日里,吕兴帅经常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当看到新奇材料和现象的时候,他总是兴奋不已。2018年3月,麻省理工学院Pablo Jarillo-Herrero课题组在~1.1°魔角扭曲的双层石墨烯中发现了新的电子态,可以简单实现绝缘体到超导体的转变,打开了非常规超导体研究的大门。这个全新的发现令吕兴帅倍感振奋,他为人类科学的进步感到欣喜,这也为他在繁忙的科研中增加了许多信心。

课余时间里,吕兴帅会自主规划学习一些软件应用和python。在慢慢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工作进程之后,他总能合理规划时间,不断为自己“充电”。他认为,相比于其它编程语言,Python更为简单易学,并且有助于论文中数据处理,“性价比”很高。“学术文章中的很多图表都是通过python处理得到的,每次用python来处理相应的数据,都会得到我想要的结果,工作也因此变得更系统和具体。”在吕兴帅看来,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他要掌握的不仅仅是科研知识,还有相关软件的熟练使用,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不断丰富自己的技能,吕兴帅不断披荆斩棘,越走越远,他的科研道路似乎也变得越来越顺利。

科学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而吕兴帅认为,科研人员的生活并不单调。在他看来,生活需要些色彩,而调色的画笔就掌握在自己手里。在学习科研之余,吕兴帅会选择放松一下,和朋友们在一块打打篮球,或者听听歌看看电影。“打球的时候,什么样的烦心事都会烟消云散,适时给自己放个假,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于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的篮球场上有一个矫健的身影,在挥洒汗水中释放自己的激情,用篮球开拓另一片广阔天地。

在蕴含巨大潜力的年纪,吕兴帅拥有着蓬勃的朝气,用坚毅的态度攀登科研的高峰,以感恩的情怀定格学术成长道路中的回忆。面对生活,他乐观开朗;面对未来,他饱含信心。他不断为自己的科研道路注入调剂,这让他更有活力,也更有元气。

流年似水,岁月如梭。五年的博士研究生生活犹如白驹过隙,从指尖悄悄溜走。未来,吕兴帅梦想进入高校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为自己的理想继续奋斗。“如果我将来能为科研领域贡献一点点力量,我会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和令人自豪的事情。”吕兴帅如是说。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陈琬娟 高鑫    摄影:资料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何元航 谢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