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人物(旧) > 师者 > 正文

宋其圣:润物无声 春风化人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10日 07:59 点击次数:

有人说,做化学实验都是些瓶瓶罐罐,无聊又枯燥,而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宋其圣教授却将化学讲“活”了。他亦师亦友,30多年如一日奋战在本科教学一线,秉持一颗赤诚之心,树立大爱无边的师者风范。对于这次获得2019年山东大学本科教学“卓越奖”,宋其圣教授表示:“这是学校对我以往工作的认可,更是一种鞭策。这个奖项的设置为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被认可的评价体系,激励教师们在教学岗位上不断追求卓越。”

宋其圣,1963年生,山东大学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委员。主讲化学专业《无机化学》课程,担任《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主讲教师,从事物无机化学、萃取化学和无机盐化学教学科研工作。主编高校教材4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技攻关项目2项、省部级教研课题5项,发表科研与教学论文40余篇。国家级精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联合负责人。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大学首批“十大教学名师”。

传承师志 用心育人

能从肥城到省城来求学,对宋其圣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事情,也得益于当年的高考政策。宋其圣是文革后恢复高考以来的第一届保送生。他在山东省第一届中学生化学竞赛中取得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从而获得了保送山东大学的资格。

提起求学往事,宋其圣教授说:“我的化学启蒙老师韩延勤对我影响最大。我能在省化学竞赛中获得好成绩,与韩老师的精心指导密不可分。”宋其圣和韩延勤老师的关系可谓亲如父子。参加化学竞赛的前几天,宋其圣每晚都到韩延勤老师家接受辅导,若特别晚不能回家,就吃、住在老师家。从济南市教研室到肥城县任教的韩延勤,不仅满足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求,还给学生们以物质上的关怀。在他眼中,能教出几个好学生就是自己取得的最大成果。韩延勤一直把教学作为一种事业来经营。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深深感染了宋其圣,在讲授化学知识的同时,也在宋其圣心中埋下了教书育人的种子。从此,宋其圣的人生便有了一个坚定的目标——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在人的一生中,会面临许多难以抉择的事情。研究生毕业后,宋其圣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个是负责化学专业本科第一门基础课——《无机化学》课程的讲授,另一个是成为KTP晶体制造室的负责人。当时KTP卖得非常贵,像手指甲盖这么一小块晶体就可以卖到上万元。经过短暂思考后,宋其圣还是选择坚持本心,当一名人民教师。

从此,宋其圣带着满腔热忱开启了教书育人的教师生涯。他讲授的《无机化学》课程是化学专业第一学期开设的首门专业基础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后续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石。宋其圣说:“本科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是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三观的形成大多数是在本科阶段。”正因如此,他日复一日地悉心钻研如何更好地教导学生。他做教学副院长期间坚持这样一个原则,上化学基础课的青年教师,必须要跟着老教师至少做两年辅导教师,然后才可以独自上课。他说:“一门课程绝不仅仅是几本教材能概括的,要涵盖这个课程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综合应用等诸多方面。教师上课前,必须博览群书、旁征博引、兼容并蓄、归纳演绎,只有真正地把这门课程钻研透了,才能给学生最好的教育。”他的学生、留校工作的印志磊说:“我毕业后教《无机化学》,在教学方面,宋老师手把手地教我,给我很多帮助。我跟着他听了两年多课,才开始慢慢上这门课程。”

在宋其圣教授的价值观中,“坚持”和“忠心”非常重要。他最看不惯整天跳槽的人,认为那是做事“不忠”的表现。他的观念是,做事情应持之以恒、善始善终,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地教书育人。

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他坚守在教师岗位上30多年。这期间,夜以继日地挑灯夜战,寒来暑往地默默耕耘,改变了他的容颜,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为国育贤”的初心和“立德树人”的使命。他的学生、山东大学校长助理、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易凡说:“宋老师给我上大一的《无机化学》课程。他讲课非常认真,课堂气氛活跃,很有启发性,而且从讲课中能够感受到他对化学和教学的高度热情。”他的另一位学生、化学院副院长贾春江教授也说:“现在大部分人都在做科学研究,真正从事教学的力量非常薄弱。宋老师却已扎扎实实地从事教学工作30多年,是一位特别执着于教书育人的老师。他非常负责,教育理念非常先进,非常关心学生成长及个性发展。我们特别需要这样扎根于本科教学且游刃有余的老师。”

甘为人梯 他把化学讲“活”了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谈及对化学的感悟,宋其圣教授说:“曾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学科的发展如果不用数学来描述的话,就不是严谨的学科;一个学科的发展如果不用化学来描述的话,就不是先进的学科。”在宋其圣教授看来,只要睁开眼睛看到的事物都与化学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改善与化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几乎所有前言交叉学科的发展都是以化学发展为基础的,例如材料、生命、环境、能源、生物医学、药学等等。所以,上世纪末科学界就认可,化学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心科学。

为上好化学课,多年来,他边上课、边思考、边研究总结,渐渐地摸索出了一条“三分教学法”,就是学科知识传授、思想方法引导、道德品质培养三者相结合。传授知识时,他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综合运用四个层次去讲解。传授思想方法时,他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翻转式、疑问式、研究式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于道德品质的教育,他注重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印志磊说:“在课上,宋老师不仅教给我们学习的方法,还告诉我们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他上课流畅自如、风格鲜明,给人的感觉是润物细无声,在看似枯燥的化学知识里,他能融入一些人文、社科、生活的内容,把课教得绘声绘色,不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很有启发意义。”

给泰山学堂拔尖班上第一堂课时,宋其圣教授总要给学生讲“八字方针”——“简明、条理、准确、完备”,短短的八个字既是他专业经验的结晶,更是人生信条,也体现了他对学生的一片赤诚之心。“简明”就是说话、做事、写文章要简单明了。他认为“简明”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大道至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爱无疆、返璞归真等等都是这个道理。“条理”就是说话、办事要有条理性、逻辑性,要学会归纳、分类,提高效率。“准确”是指做事要讲究准确性。比如,化学式、公式一个符号都不能写错,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也要分清楚,物理量的取值和单位、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都必须准确。“完备”是指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不能半途而废。

宋其圣教授的课堂是多元化的。除了自己主讲外,他会布置一些章节和专题,让同学查阅资料进行自学,写出备课笔记并制作出课件进行讲解。他还要求同学们组成三人学习小组,课堂上经常抛出一些问题,让同学们现场研讨,并给出解答。布置的作业,除了教师批改外,还采用学习小组间循环批改,以此加强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同学们尽快融入大学生活。他还经常与同学们交流暑假带学生去境外交流的见闻,发现目前许多西方人一直在学习并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希望同学们要有家国情怀,一定要继承、创新、传承好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怎么把化学讲得有趣呢?在宋其圣教授看来“万物一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任何道理都是相通用的。人类生活与化学密不可分,生活中许多道理和化学上的许多原理是一样的,比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与化学中相似相溶原理、软硬酸碱理论相通。宋其圣教授说:“我经常是把生活中的事情与化学结合起来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听我的课能听到很多有趣的东西。我想如果让同学们学化学、做实验能感觉到快乐,对化学研究充满了热爱,那么就一定会学好化学、做好实验和化学研究。”

“拖地”“做饭”这些常见的家务事,也被宋其圣教授应用于教学之中,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他每年寒假都会给学生布置一道特别的寒假作业,让他们回家从买菜开始,完完整整地做十道菜。这一个小小的要求,蕴含了他的良苦用心,他说:“做菜的整个流程和做化学实验的整个流程几乎完全相同,比如洗菜、切菜,就像是药品的提纯和粉碎,炒菜就像是合成,需要严格把握加料的次序、用量、温度,翻炒的速度和力度,加热或冷却的时间等等。有人说做菜最难的是加盐,怎么加?加多少次?化学实验也是这样,什么时候加什么试剂?加多少次?加多少量?做菜有很大的学问,做实验和科学研究也是。”同时,对于象牙塔里的学生来说,去菜市场买菜砍价,可以让他们更加贴近生活。做菜的过程向家中长辈请教,为家人准备饭菜,会让他们更好地承担家庭责任,优化家庭氛围,增加亲情。此外,学会做菜也使学生掌握了一项生存技能。好多学生留学回来后告诉他:“宋老师,当年对我们触动最大的不是你上课时教我们什么知识,而是让我们做的十道菜。我们出国以后经常自己做菜,既调节了我的饮食,也提供了我们与外国同学交流的渠道。”这种教学方法,既让学生获得了知识,懂得了治学之道,也增强了品德修养。这也是“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生动实践。

润物无声 温润心灵

从事教学以来,宋其圣教授获得过很多奖励,而他最看重的奖项之一是获评学生参评的山东大学首届“我最喜爱的老师”。他说:“怎么体现你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我认为得到学生认可最重要。”在他眼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因为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

爱生如子的情怀,传承于他的导师。回首往事,是导师沈静兰老师对学生的慈爱之心、孙思修老师对学生的悉心关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宋其圣教授。导师亦师亦友,不仅教给他如何做学问,还教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

宋其圣教授说:“作为一名教师,‘爱心’最重要,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你的爱心。”有一次,他指导一个实验课,有个学生重复几次都做不好,特别着急,宋其圣教授就不断地去引导他,并教给他怎么去做,最后学生走的时候哽咽地说:“宋老师,我从来没有见过像您这样的老师,这么耐心地教我们做实验。”当然,宋其圣也有严厉的时候,当学生犯一些不应该出的错误时,他便直接批评他们。宋其圣教授说:“你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你就怎么对待自己的学生,这样才能把书教好。”

每年宋其圣教授几乎都参与泰山学堂和基地班学生的选拔工作。曾经有个学生觉得自己很优秀,便因为没能进入泰山学堂只进入基地班特别不服气,觉得自己就是奔着进泰山学堂这个目标来山大的,如果没能进泰山学堂,这一生就没目标了。考虑到这正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最佳时机,宋其圣教授不厌其烦地去给这位学生做心理工作,告诉他:“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成长的平台,基地班的学生将来的发展不一定比泰山学堂差。”同时,他还教给学生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他说:“可能很多学生在某一个点上的的确确做得非常好,比别人强很多,但是大学生注重的是综合素质的培养,未来做科学家也是这样,即要有深度,也要有广度。”这位学生在宋其圣的开导下,慢慢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安心地在基地班进行学习,大一后,通过再次选拔,又进入了泰山学堂。

在教育工作中,他总是竭尽全力。2018年,为准备第三十二届全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赛前,他连续超负荷工作12天,每天早上6点起床,凌晨2点睡觉。由于劳累过度,他患上了神经性偏头疼。因为需要针灸、刮痧治疗,他不得已暂时剃掉了自己的“满头秀发”。为了教育事业,他认为这样做“值得”。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宋其圣教授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他非常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在学生的毕业册上,宋其圣教授总会留给学生这样的寄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有心为善不是善,无心为善善无边。”许多毕业的学生说:“当时在化学院,宋老师对我们的影响最大,他的一言一行,都在给学生们传授着人生这门学问。”

图为“教学相长”四个字

课堂之外,他也有许多业余爱好,比如书法、绘画、紫砂、茶艺、桥牌等。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陶冶一下情操,浸润一下心灵。张弛有度的生活,使得宋其圣教授有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之中。

宋其圣教授有许多学生考入世界名校深造,回国后在化学相关领域卓有成就,有的成为“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等,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每当此时,宋其圣教授总是乐呵呵地说:“老师就是蜡烛,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如果自己的学生超不过你的话,你这个老师是不合格的老师。孩子超过父母才好呢,孩子如果超不过父母,这孩子可就没出息了。”在爱学生的同时,他也希望将这个“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让山大校园充满爱,让同学们在“爱心”的浸润下成长为各行业的领军人才。

热爱教学,热爱化学,更爱学生,宋其圣将毕生所学融入了这门《无机化学》基础课,用爱心与善意为学生们点亮了人生之路。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王莉莉 刀彦月    摄影:王莉莉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万广远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