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人物(旧) > 学者 > 正文

王顺心:坚持基础前沿育人 勇攀生殖医学高峰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28日 11:29 点击次数:

王顺心,女,1979年生于黑龙江,“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生殖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减数分裂的分子机制、减数分裂异常导致人类不孕不育的的致病机理。突破性研究成果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细胞》),获得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目前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计划项目等。

2017年3月,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发现了女性特异的“交叉重组成熟缺陷”是引发女性高频率染色体错误分离,从而导致高水平的非整倍体的卵细胞和胚胎的根本原因,此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是山东大学的首篇《Cell》。2019年3月,生殖医学中心发现并解析了交叉重组频率在同一减数分裂细胞的不同染色体之间协同变化这一重组调控新机制,研究成果文章再次发表于《Cell》。而两篇《Cell》的第一作者,均为王顺心教授。

坚持基础导向育人成才

“我们的工作属于基础科研,虽然不能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是为将来的应用做铺垫。”王顺心教授说。在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问题上,她和团队确立了“以基础为导向,瞄准国际前沿,分层次培养”的理念。

根据不同层次水平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势必不同。对于硕士研究生培养,王顺心教授与团队注重学生学科内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我们会选择一些比较保守的课题,逐步锻炼科研思维。”王顺心教授介绍说,目前在课题组和团队的硕士研究生主要任务主要是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而对于课题组和团队中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王顺心教授则会协助他们选择一些比较开放的课题,鼓励他们查阅大量科研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尝试独立设计实验。通过与研究生定期的学术与科研讨论,训练他们逐渐独立地开展研究工作。

对于团队中博士后工作人员的培养,王顺心教授结合课题组研究方向与博士后人员的研究兴趣,使其尝试自主选题,并独立申请一些科研项目,在必要时提供科研指导意见和申请帮助。

除此之外,王顺心教授及团队还重视加强与业界进行学术交流,外出拜访学者专家,同时邀请业界著名专家来校访问、交流合作。“我们鼓励研究生参加领域内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来开阔他们的学术视野,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对于工作努力,成果突出的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团队会给予一定的绩效奖励,增加工作积极性。”

在王顺心教授看来,科研和人才培养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通过科研训练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积累新的科研成果和发现,两者密不可分。

“近年来,山东省对人才引进的力度持续加大,不同层次的人才都能受到尊重,都能有用武之地,这对于山东省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了解,王顺心教授今年成功入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名单,并享受山东省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服务绿卡政策。

在关于基础科研方面,王顺心教授谈到:“希望山东省及高校能持续关注基础科研,以应用为前提,增加基础科研的经费,因为,基础科研决定着科研成果成功运用与否。”据王顺心教授介绍说,目前团队亟需进一步完善科研人员配备,同时,整合实验室资源,以提高科研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率,加快科研进程,为新的科研进展做好基础准备。

女性减数分裂研究的重大突破

不孕不育在我国育龄夫妇中的发生率已达15%,即使通过辅助生殖或者药物等治疗方式,其治疗成功率也不足30%。配子(精子或卵细胞)不能产生或其质量低下(如非整倍体)是引起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

“精子和卵细胞必须经过减数分裂才能产生,因此,我们研究的重点是减数分裂的分子机制。”王顺心教授介绍说,“减数分裂的基本分子机制通常比较保守,目前研究的比较清楚是在模式生物酵母中。”之所以选择酵母的原因是其材料丰富且容易获取、单细胞生物的机理相对较为清楚。

据王顺心教授介绍,减数分裂的机制在各物种中既存在共性,然而,也存在个性和差异。随着目前单细胞技术,组学技术,成像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化应用,所需费用的降低,将会从多方面促进该领域的全面发展。

经过长期的科研努力,王顺心教授及团队发现了女性特异的“交叉重组成熟缺陷”是引发女性高频率染色体错误分离,从而导致高水平的非整倍体的卵细胞和胚胎的根本原因,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是山东大学史上首篇《Cell》论文。该成果发表后立即引起广泛关注,F1000给出了最高评价,卵母细胞研究领域著名专家Verhac教授认为是 “女性减数分裂染色体错误分离机制研究方面的重大突破”。

这一重大突破为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机制和女性生育力维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如能发现导致该“缺陷”的机制或者分子靶标,就可以发展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女性染色体错误分离的几率,提高女性的生育力。”王顺心教授谈到。

行走在研究领域的国际前列

“对于减数分裂重组,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单一重组位点或单条染色体上重组形成的调控。我们则独辟蹊径,对于同一细胞内不同染色体之间的重组频率进行研究。”

研究中,王顺心教授发现,同一细胞内如果一条染色体具有较高(低)的重组频率,该细胞内其余每条染色体都倾向于具有较高(低)的重组频率,同一减数分裂细胞内各条染色体之间在重组频率上存在协同变化。由此,整个细胞具有较高(低)的重组频率。

基于大量的科研工作,王顺心教授与团队发现了交叉重组频率在细胞水平的调控机制,深入阐明了重组频率的协同变化在生物进化适应中的重要地位。该成果以“Per-nucleus crossover covari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evolution”为题,再次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杂志《Cell》。而这一研究成果的发现,也标志着王顺心教授及山东大学在减数分裂领域的研究走在国际前列。

在瞩目的科研成绩的背后,是王顺心教授在感兴趣领域长期的坚持努力。在她看来,对自身研究领域充满了兴趣,加之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结出喜人的成果。“荣誉,永远属于过去,如果真有什么作用的话,那只能算是下一阶段科研攻关的垫脚石。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为人类的生殖健康、人类更好地繁衍与发展做出一份贡献。”王顺心教授说。


【供稿单位:人才山东网    作者:逯兴鑫    摄影:逯兴鑫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谢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