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不常用栏目 > 校友动态 > 正文

陈坚教授做客现象学与中国文化论坛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30日 15:27 点击次数:

  [本站讯]9月27日,山东大学现象学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第八次现象学与中国文化论坛专题讲座,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陈坚教授作“色即是空——佛学与现象学的沟通”的报告。哲社学院黄启祥副教授主持论坛。
  陈坚教授从阐发自己的研究领域佛学与西方哲学和现象学的“缘”开始,举出两种思想流派具备沟通关系的可能性,一种是基于思想史的影响与被影响的传承关系,一种是基于思想方法和思想内容间的相似而进行的比较关系。在他看来,佛学与现象学之间更多是第二种意义上存在的比较关系,不过陈坚教授也指出佛教文化可能受到希腊哲学传统的影响,对近代德国文化和哲学也可能有影响,比如德国的梵文研究举世瞩目,而研究梵文不可避免要接触到佛教典籍,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之一叔本华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并可能通过他现象学间接受到佛学的影响等等。因此佛学与现象学比较关系虽是主要的,但传承和影响关系也是可能存在的。
  接下来,陈坚教授回答了一个佛学的基本问题,亦即“佛教是干什么的?”。他指出佛教的学说主要是心性论,旨在解决人的烦恼问题,比如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并认为对佛教只是简单作知识论、价值论解释的现象偏离了佛学的宗旨。在佛教的主要关切下,逐渐形成了空宗和有宗两种主要的佛学传统。空宗讲万法皆空、缘起性空,如《金刚经》所讲色即是空,世界的本质原是空的,因缘而建立起关系。而有宗讲万法唯识、种子现行,如唯识宗所讲,主张以人为万物的中心来安排世界,世界都是阿赖耶识的种子。
  陈坚教授提到,佛教里讲的苦恼都是执着于名相,把相当作事物本身。而要破除执着进而摆脱痛苦,佛教的修行方式主要有止和观,止是心处于平静、专一、不动、无烦恼、安宁的状态,是禅定的修行法门;观是直观觉照一切名色法的苦、无常、无我的本质,是智慧的修行法门,最终达到不来不去,不生不灭的中观状态,而佛教的观与现象学中讲的纯直观有某种相似之处。
  陈坚教授并没有对佛学与现象学之间给出系统的比较,而是希望与会的现象学方面的专家能够给出比较的进路。评论人李章印教授指出,佛教与现象学的沟通是可能的,比如佛教的关切与现象学尤其是海德格尔关切的人生问题具有可比较的相似之处,并就陈坚教授经常讲的勺子的例子做了随己之物和脱己之物的生存论澄清。
  最后,陈坚教授回答了与会师生的相关问题,并在论坛结束后与感兴趣的同学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姜慧博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翔鹤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