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文学院召开李希凡先生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03日 16:18 点击次数:

[本站讯]11月1日,为悼念李希凡先生,文学院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召开研讨会,就李希凡先生的勤奋治学、红学研究、原则坚守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并深情回忆了与李希凡先生交往的点滴故事。

文学院教师王平、邹宗良、李桂奎、樊庆彦等参加研讨会。谈及李希凡先生的勤奋治学,樊庆彦老师说:“李先生的家庭比较贫困,兄弟姊妹有很多,为了养家糊口,他很小就辍学打工。但是他在打工的时候,也不忘学习,阅读经史子集。他还曾到山大中文系做旁听生,并得到很多大师的帮助。正是他的勤奋好学使得他在青年时期便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走上文学研究的大道。”王平老师也讲到:“李先生从读大学期间到髦耋之年一直笔耕不辍,所以才成果丰硕,著作等身。无论是做行政工作,还是退休之后,先生始终没有停止学术研究,一生都勤勤恳恳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花在学术研究上,这是很值得尊敬的。”

李希凡先生治学不仅勤奋,而且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王平老师特别讲到,李希凡先生的学术立场和原则是一以贯之的。他列举了李希凡批评张正烺《宋江考》、李希凡批评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在为《三国演义》曹操翻案问题上与毛泽东持不同见解、在文革中拒绝江青改写《海瑞罢官》的邀请等事例,说明李希凡先生对待学术问题不畏权威,从来都是根据自己的见解作出分析,而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曲意逢迎。大家一致认为,李希凡先生的为人和治学是正直的,他的原则是一以贯之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李希凡先生的学术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这是与当时的时代特点相一致的。

邹宗良老师、李桂奎老师主要就李希凡先生的红学研究及其红学贡献进行评述。邹宗良老师介绍,在李希凡先生之前,诸如胡适、俞平伯等旧红学派学者对《红楼梦》的阐释都仅限于事实的考证而不做艺术的研究。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希凡和蓝翎著文和俞平伯先生商榷是有一定道理的,对《红楼梦》全面的认识和讨论是在这以后展开的。因此邹宗良老师认为,不同时代人的认识都有价值,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否认其价值。李桂奎老师则就李希凡研究的具体方法发表见解。他表示,李希凡主张将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相结合,既注重作品的社会阶级分析,也强调走进人物内心深处,从小说的细节把握人物的精神风貌。他对《红楼梦》的阶级分析可能会过时,但他对《红楼梦》整体的把握,归结的对意境的注重,以及提出的“文笔精神读千秋”的观点是永不过时的。大家一致认为,李希凡先生毕生致力于红学研究,不断为其增砖添瓦,他的学术贡献无疑是巨大而影响深远的。

温良和蔼、谦谦长者是先生留给大家的普遍印象。会上,大家纷纷回忆起拜访先生或在会议上遇到先生时的场景。王平老师回忆起初次拜访李希凡先生时,交流近期研究方向后,李希凡先生马上从书架上抽出两本书,让他参考,“李先生的笑是和蔼的,甚至可以说是憨厚的。”作为文学院校友,李希凡先生长期关心支持母校以及文学院发展,并担任《文史哲》杂志顾问。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张英杰 单钊 何旭东 王萌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李昀珊 刘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