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孟宪清副研究员谈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看马克思哲学的二重性

发布日期:2018年01月02日 10:19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经典与诠释”哲学对话会迎来了第十九场学术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孟宪清副研究员应邀作了题为“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看马克思哲学的二重性”的学术报告,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主任傅永军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开始,孟宪清副研究员简要阐述了讲座主题所包含的问题意识。在他看来,马克思哲学体系中所蕴含的科学主义、理性主义倾向已是不争的事实,其扎根于19世纪西方的时代精神,并通过20世纪科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深化了其自身的内涵。另一方面,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以来,受科学主义思潮对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的影响,人们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也更为科学化,但这种趋势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反思,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也由此转向强调终极价值关怀与批判性精神的方面。因此,马克思理论体系在“科学”与“哲学”二者间保持了一定的张力,所以如何进一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这种“二重性”就构成了本次讨论的主题。

首先,孟宪清副研究员讨论了现代社会中科学与哲学的基本区别与联系,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了阐述。对于二者的区别,在他看来,西方传统思想中对“科学”含义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科学不依赖主体意识,具有纯粹客观性的倾向,同时其理论体系的建立依赖于在既定前提基础上进行的逻辑归纳与推演,并在反思这些前提合理性的过程中试错前进;其二是科学建立在客观的因果联系之上,具有确定性、可传授性的知识体系。而哲学与科学性质的不同在于,哲学更为关注价值领域的问题,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超越于现实的理论体系,而对终极人文价值的关怀离不开作为主体性的“人”,因此,哲学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核心是终极关怀和反思批判精神。此外,哲学由于其价值指涉而倾向于关注实践领域的问题,人文精神更多从属于实践理性的范畴。对于二者的联系,在孟宪清副研究员看来,其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从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出发,即二者实则相互包含,科学的认识本身隐含着对人文价值的追求,而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由此,科学与哲学实际上具有相互渗透的性质;其二是科学以因果关系为基础,因而拒斥目的论思想,而这种目的论正是哲学具有的显著特征;其三是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看,二者依然具有相互包含的关系。总体来看,科学与哲学并非完全互斥的两种理论系统,二者实际上紧密联系依存。

接着,孟宪清副研究员具体探讨了关于马克思哲学的二重性问题。在他看来,马克思哲学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马克思哲学中深厚蕴含的终极关怀和反思批判精神,其体现在对追求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解放的价值追求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中底层劳动者命运的深切同情上。此外,其反思批判性体现在自身的辩证法当中,孟宪清副研究员认为,辩证法的本质即是怀疑与批判,其主要是一种实践存在论、一种社会历史运动,同时,辩证法也具有一种深刻的自我反思批判性;其二是马克思哲学中较为明显的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倾向,在孟宪清副研究员看来,马克思对诸如现代资本的研究主要是从实证角度而非超越性的思辨角度切入的,同时,其重点强调的是以工具理性为基础的,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现实性的“人”,这种科学主义倾向也集中体现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之中。由此,马克思哲学彰显了自身的二重性,而对这种性质的深入挖掘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讲座的讨论阶段,现场师生与孟宪清副研究员展开了积极的对话,现场师生所提问题主要围绕着对马克思哲学中相关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探讨其理论中哲学与科学的双重面向,同时反思如何对这种二重性作出更细致的论证。孟宪清副研究员也对上面几个层次的问题作出了细致的回答。

孟宪清,南开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哲学研究》编辑、统编,在《北京大学学报》《云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两部:《重建现代实践哲学——兼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当代意义》《解构及其超越——德里达哲学新探》。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宋凯丞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李璐 思萱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